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内朝官

内朝官

又称中朝官。西汉前期,中央最高行政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政务、军事和监察。丞相均由开国功臣列侯担任,统领百官,总理政务,位极尊隆。汉武帝为提高皇帝威权,削弱丞相权力,一反惯例,任用布衣公孙弘为丞相,并封其为平津侯,使丞相处于皇帝掌握之中。又改太尉为大司马,冠以大将军之号,兼握政务及军事大权。同时,汉武帝又从贤良文学或上书言事人中,选拔一些人为皇帝高级侍从官,加以侍中、给事中、常侍等称号。这些人随侍皇帝左右,参与国家大政决策。汉武帝还选用宦官为中书,掌尚书之职,出纳章奏,典掌机要。这就逐渐形成了由大司马, 左、右、前、后将军和侍中、常侍、散骑、给事中、尚书等官吏组成的“内朝官”,和由丞相为首的朝廷正式政务机构官僚组成的“外朝官”相对立。由皇帝的亲近侍从构成的“内朝”,成为实际上的决策机关,而“外朝”,则变成了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内外朝的形成,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进一步加强。

猜你喜欢

  • 宪政商榷系

    民国初年的政派,通称为商榷系。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国会恢复,北洋军阀皖系头目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把持政府实权。原国民党国会议员张继等组织宪政商榷系,与拥护段祺瑞的研究系相对抗。在制宪问题

  • 张鲁汉中政权

    东汉末年,张鲁在汉中建立的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初平二年(公元197年)益州牧刘焉命五斗米道主张鲁,以督义司马的身份与被刘焉收买的五斗米道起义首领张修合作,消灭汉中太守苏固及南郑豪强赵嵩等势力。张鲁后来

  • 敌烈麻都司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总掌礼仪制度。略同于宋朝礼仪院。有敌烈麻都等官。

  • 太平道

    东汉末年民间道教的一派。灵帝熹平年间由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张角创立,奉《太平清领书》为经典。“太平”意为“极大公平”,太平道教义的某些部分包含有主张人人平等的内容,反映了农民反对剥削,要求贫富平等的愿

  • 镇南关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钦廉防城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派黄明堂为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都督,与王和顺、关人甫等到广西边境活动,准备发动起义。12月2日(十月二十七日)黄明堂率乡

  • 轮台诏

    汉武帝晚年所颁布的一份诏书,又称罪已诏或轮台罪已诏。轮台(又作仑头,今新疆轮台东南玉古尔),系西域古国。地处西域中央,当丝绸之路北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李广利西征大宛

  • 西厂

    官署名。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设立西厂,由宦官汪直提督厂事,其权势超过东厂。汪直以西厂为据点,勾结朝官王越、陈钺,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威势倾天下。西厂特务横行各地,引起

  • 前赵

    十六国之一。匈奴贵族刘曜建立。匈奴汉国在刘聪刘粲统治时,政治腐败,朝廷实权落入外戚靳准之手。汉昌元年(公元318年)靳准发动政变,尽诛刘氏子孙。时刘聪堂弟刘曜,镇守长安(今陕西西安),闻靳准叛乱,自长

  • 汉平闽越

    战国时,楚灭越,越人分散,其进入今福建境内的一支,与原七闽土著相结合,形成闽越。秦击败闽越人、设闽中郡。秦末农民战争中,闽越首领无诸等参加反秦战争,后又佐汉灭楚。汉高祖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都东冶(今福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先后在安平建台湾城,在台南建赤嵌城,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引起台湾各族人民的深恶痛绝。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四月,郑成功令儿子郑经镇守金、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