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

诸葛亮北伐曹魏的六次战役。诸葛亮平定南中(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一带)叛乱后,与孙权重新结盟,开始北伐曹魏,图谋中原。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率兵从汉中(今陕西汉中东)出发,经祁山(今甘肃西和祁山堡)北上,进攻曹魏的南安(治今甘肃陇西西南)、汉阳(治今甘肃甘谷东)和安定(治今甘肃镇原东南)郡,三郡吏民背魏降蜀。曹魏大将张郃迎击,与蜀军先锋马谡相遇于街亭(今甘肃秦安西北)。马谡违背诸葛亮的节度,不听副将王平劝告,弃城舍水上山,被张郃断水围困。蜀军溃败,马谡逃回。街亭失守, 蜀军心涣散,北伐据点丢失。诸葛亮撤兵回汉中,杀掉马谡,第一次北伐失败。同年冬,诸葛亮乘魏军攻吴,关中空虚,率兵北出散关(今陕西宝鸡南),围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二十多日不下。蜀军粮尽,魏援军将至,诸葛亮被迫撤兵。第二次北伐失败。建兴七年,第三次北伐,大将陈式攻下阴平(治今甘肃文县西北)、武都(治今甘肃成县西北)二郡。曹魏大将郭淮截击蜀军,诸葛亮亲率军队至建威(今甘肃成县西北)阻击魏军,郭淮撤退。建兴八年秋,曹魏兵分三路,进攻汉中,诸葛亮率兵北上,驻屯城固(今陕西汉中北)赤坂,防御魏军。时秋雨连绵,行军困难,魏军退回。此为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蜀军北出祁山,魏将司马懿驻屯上邽(今甘肃天水)、坚壁不战,诸葛亮调主力攻魏卤城(今甘肃天水、甘谷之间)。司马懿调兵卤城,仍据险不战。蜀军乏食,同年六月,被迫退兵汉中,魏将张郃率兵追击,被蜀军射杀。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他亲率大军十万,北出斜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占据五丈原(今陕西周眉县西南),与魏将司马懿相持于渭滨。为长久计,诸葛亮分兵屯田。尽管蜀军数次挑战,司马懿仍坚守不出,欲拖垮蜀军。同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蜀军遂退回汉中。诸葛亮六次北伐,传说为“六出祁山”。实际上仅第一、第四两次是从祁山出兵。诸葛亮北伐,虽然取得某些局部胜利,但就全局来看还是失败了。

猜你喜欢

  • 号军起义

    咸丰同治年间贵州白莲教的支派灯花教组织的农民起义,故又名“教军起义”。各号军用不同颜色的头巾、号褂和旗帜,分别自称黄号、白号或红号,其中以白号为主。号军以贵州东北部为根据地,主要活动在铜仁、石阡、思南

  • 刘思礼案

    武周时的一桩著名冤案。又称三十六家海内名士案。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箕州刺史刘思礼与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暗结朝士,阴谋作乱。明堂尉吉顼闻其谋,报告来俊臣。武则天使河内王武懿宗审理此案。武懿宗令刘思

  • 刘黑闼起事

    唐初河北义军余部起兵反唐事件。刘黑闼与窦建德少相友善,隋末从郝孝德入瓦岗军。瓦岗军败,为王世充所俘,后逃归窦建德,为河北义军主将之一。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擒杀窦建德,占领河北。唐官虐待义军余部

  • 北宋

    宋朝之前段。参见“宋朝”。

  • 中法停战条件

    即《中法和议草约》,因在巴黎签订,法文本称《巴黎议定书》。1885年4月4日(光绪十一年二月十九日)清政府谈判专使、英籍税务司金登干与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于巴黎签订。共三条:两国遵守1884年5月

  • 清末留学热潮

    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出国始于洋务运动。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派出的留学生逐渐增多。由于民族危机的严重和清政府日益腐败的刺激,大批爱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纷纷自费出国留学。日本学

  • 新附军

    元代军队的一种,系指收编的南宋军队。元统一后,和其他军队相参并用,或镇戍,或屯垦,或参加军事征讨。

  • 三省六部

    隋、唐时期中央政权机构的总称。“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魏晋以降,已陆续设立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集书省、秘书省、中侍中省等衙门。隋设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五省,唐增设殿中省。其中以

  • 滇案条约

    见“中英烟台条约”。

  • 答失蛮

    元朝人对伊斯兰教士的通称,其教徒称木速蛮(即阿拉伯语之穆斯林)。大部分来自中亚和波斯地区。蒙古统治者采取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答失蛮和释、道、也里可温等一样受到优待。蒙元时期入居中国境内的伊斯兰教徒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