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英北京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

原称《中英续增条约》,1860年10月24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英国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恭亲王奕訢代表清政府在北京礼部大堂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签订。共九款,除了承认中英《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外,英国又攫取了如下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割九龙司为英国领地, “归英属香港界内”;中英《天津条约》规定的对英赔款增至八百万两,赔款陆续由海关税收内扣缴。该约的签订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侵略以及残酷的人口掠卖活动。

猜你喜欢

  • 南学会

    清末维新派在湖南讲求新学、宣传变法的团体,由唐才常、谭嗣同发起,于1898年2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一日)成立,在长沙设总会,县设分会。南学会的宗旨是: “讲爱国之理,求救世之法”。每月讨论四次,

  • 布衣将相

    史家对汉初将相出身的概括。西汉初年,刘邦的部下除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外,多来自下层社会。如萧何原为沛县主吏掾;曹参原为沛县狱掾;陈平幼年家贫,用席做门户;周勃以编织养蚕用的苇箔为生,并经常给办丧事的人家

  • 知耻学会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由梁启超和满族人寿富等发起,在北京成立。梁启超在《知耻学会序》中指出,日本“知耻”维新,“更张百度”, “虽耻何害!”而“自讳其耻”,则为无耻, “自诵

  • 推恩令

    汉武帝时主父偃建议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西汉前期同姓诸侯王的势力过大,威胁京师。经过文帝和景帝时期对诸侯王的反复斗争,诸侯王的势力有所削弱。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规定诸侯王只衣食租税,不再治国

  • 王则起义

    宋仁宗时贝州(今河北清河)士兵起义。牧羊人出身的宋宣毅军(禁军)小校、弥勒教徒王则,与州校张蛮、卜吉及教首李教等长期秘密组织今河北、山东交界地区十余州居民、官府及士兵中的教徒,谋于庆历八年(公元104

  • 夏金交兵

    西夏本附辽以制宋,辽末又叛辽附金以自保。皇建元年(公元1210年),夏襄宗乘蒙古军南下攻金之机,发兵万余骑进攻金之葭州(今陕西佳县),夏金关系始遭破坏。至光定十三年(公元1223年),夏先后攻略金西部

  • 毕昇活字版

    北宋杭州布衣、书肆刻工毕昇,于仁宗庆历(公元1041-1048年)时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法:用方块胶泥刻单字,以火烧之使硬。另设一铁板,均敷以松脂、蜡、纸灰合成之药。再置铁框于其上,在框中密排胶泥活字。

  • 六君子事件

    ①南宋宁宗即位初,赵汝愚执政,引用朱熹等道学知名人士,锐意裁抑侥幸,整饰吏治,同企图控制军政大权的外戚韩仛胄发生利害冲突,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韩仛胄唆使谏官奏言赵汝愚

  • 艾陵之战

    春秋末期吴国和齐国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吴王夫差在制服越国后,北上争夺中原霸权,与齐发生冲突。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将兵,联合鲁国军队,与齐军战于艾陵(今山东泰安南),大败齐军,俘获齐中军帅国书等

  • 福州口日本专用租界条款

    1899年4月28日(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十九日)日本强迫清政府在福州签订,共十二款,附有《另约章程》五款,具体规定了福州日本租界诸事宜。《福州口日本专用租界条款》是继前一年日本强迫清政府承认福建省为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