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

义和团运动期间英美等帝国主义策动中国东南各省督抚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英国为了防止义和团运动波及南方,影响其在长江流域的利益,防止其他列强乘机染指自己的势力范围,经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批准,由驻沪代总领事华仑(一译沙斯伯里)向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表示用武力“维持秩序”,对刘、张进行“全面协助”。主张剿团和洋的刘、张立即响应,张之洞向英国表示“愉快的感谢”,保证和刘坤一“同心协力”, “决意维护和平”。督办芦汉铁路大臣盛宣怀与沪、宁、汉的英国领事频繁商讨,实业家张謇及沈瑜庆、沈曾植等为“互保”积极奔走。其他列强洞悉英国用意后均持异议。刘、张向列强表示长江内地自任保护,上海租界请英国与列强“互保”。于是英国独占长江流域的阴谋,遂变成英美为主的列强与东南督抚进行“互保”了。6月21日(五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发布“抚团”宣战上谕,盛宣怀建议各电报局不准宣扬。刘、张及其支持者李鸿章以“宣战”上谕为“矫旨”,概不奉行。经过紧张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驻沪各国领事于6月26日(五月三十日)在上海开会,盛以两江、两湖“公请”的帮办出席,会议制订了《东南保护约款》九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十条。主要内容是:长江和苏杭内地的各国商民教士产业,由督抚切实保护;各口岸外国兵舰照常停泊;江南制造局、火药库的军火专为“剿匪”和保护中外商民之用;上海租界由各国公同保护。互保约款虽未正式签字,但确实已付诸实施。互保约款议定后,刘、张、盛立即分电东南督抚,示意“一律照办”,保全大局。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表示支持,仿照办理。闽浙总督许应骙按“互保”精神于7月14日(六月十八日) 与俄、英、美、日等六国订立《福建互保协定》。四川、河南、陕西等省督抚亦表示赞同。“互保”范围由两江、两湖五省扩大到十余省。慈禧太后在“宣战”后不到三天,即确认李、刘、张“剿团和洋”主张是“老成谋国之道”, 对“东南互保”的分庭抗礼毫不计较,反而说与朝廷“意见正复相同”。在尔后议和、惩凶、签约时,慈禧太后重用东南督抚,封官加爵。东南督抚与朝廷之间一时貌合神离,终于殊途同归。刘、张等东南督抚推行互保约款,在十余省办团练,查户口,张贴告示,派兵勇日夜巡逻,暗探四处稽查,禁止一切集会,悬赏缉拿团民。张之洞与英国驻汉口领事勾结,于8月21日(七月二十七日)破获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自立军”总部,逮捕杀害唐才常、林圭等人。东南督抚的残酷镇压,阻碍了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发展。

猜你喜欢

  • 改土归流

    明清两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措施。西南地区是苗、瑶、壮、彝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明初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在这些地区任用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担任各级长官,称为“土司”。土司衙门包括宣慰司、宣抚司

  •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即秦始皇)的故事。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忧虑秦兵压境,乃派荆轲谋刺秦王。荆轲及其副手秦武阳携带秦国逃亡将军樊于期的头和督亢(今河北涿县东,跨有涿县、固安

  • 兵部

    官署名。三国曹魏始置五兵(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尚书。西晋泰始年间废省,另置驾部、车部、库部等官。太康年间将原五兵中的中兵、外兵分为左右,置七兵尚书。东晋以降,复置五兵尚书(刘宋一度罢省)。隋

  • 身丁钱米

    十至十三世纪出现于我国的一种人丁税。始于五代时南方各国。入宋,除四川地区外,南方各路不论主户、客户,均按身丁每岁征收钱米。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曾下诏蠲除两浙、福建、荆湖、广南六路身丁钱,

  • 河州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武胜城(今甘肃临洮)战役后,宋王韶乘胜率军攻占吐蕃首领木征所据之河州(今甘肃临夏)。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九月,木征依恃西夏援助,复据河州,不久又被宋军夺回。熙宁七年四月,西

  • 资政院

    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设置的中央咨议机构。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开始“预备立宪”,次年9月(八月)谕令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任命溥伦、孙家鼐为资政院总裁,主持筹备。1909年(宣统元年

  • 范仲淹改革

    见“庆历新政”。

  • 刊正姓氏

    唐初,士族地主分山东、江左、关陇和代北四大集团。江左、代北士族,唐代已经没落。而以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虽遭到隋末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但根深蒂固,尚有一定势力。李世民家族出身关陇,不能容忍山东士

  • 隋文帝改革

    隋文帝在位期间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进行的改革。改革内容: (一)官制方面,中央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作为最高政权机关。三省互相牵制,由内史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尚书

  • 曲沃并晋

    春秋初年,晋昭侯封叔父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号为桓叔。曲沃邑大于晋国都城翼(今山西翼城南),桓叔的势力因而发展起来,逐渐超过了晋国公室。桓叔及其子曲沃庄伯、孙曲沃武公与晋国公室长期对立,不断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