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上计

上计

战国、秦、汉时年终考核地方官员的方法。战国时,地方官员须将一年应收赋税数额,分别写在两片木券上,一片留地方保存,一片呈送国君或国王,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依据,称为上计。汉代由县令(长)将县的户口、垦田、钱谷编为计簿,呈送郡国;郡守、国相再予以汇编,用副本呈送中央的丞相,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成绩的依据,称为上计。东汉时上计形式上虽归司徒总核,但实际由尚书主持。县级上计由县丞代行;郡级由郡丞代行,凡入京上计的人员称为“上计吏”,或简称“计吏”。

猜你喜欢

  • 察举

    汉代选举官吏的制度之一。汉文帝时,诏命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汉武帝于元光元年 (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因郡国举荐不力,又规定:二千石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

  • 授田制

    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即政府将国有土地按规定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制度。据《周礼·地官·大司徒》及郑玄注记载,年年可以耕种,土质肥美的田地,每家授予一百亩;土质较次,隔一年休耕一次的田地,每家二百亩;土质

  • 习文教起义

    清咸丰、同治年间山东邹县农民起义。习文教系白莲教支派,其首领宋继鹏在邹县东部传教,所得信徒颇众。1861年春,(咸丰十一年春),捻军由苏、豫北上入鲁作战,宋继鹏率徒众起义,攻克邹县。清钦差大臣僧格林沁

  • 撤三藩

    清初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合称“三藩”。他们各霸一方,不仅侵吞大量财赋,而且拥有大量武装,罗致党羽,图谋不轨,给清朝造成很大威胁。康熙帝亲政后,对“三

  • 祖逖北伐

    永嘉之乱后,中原地区落入匈奴贵族之手。祖逖上书琅邪王司马睿,要求北伐,收复失土。永嘉七年(公元313年),祖逖率宗族部曲渡江北上,在江阴铸造兵器,召募训练士兵,队伍扩展有二千余人。遂率军向今安徽、河南

  • 江南河

    古运河名。六朝时已开凿,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炀帝杨广欲东巡会稽(今浙江绍兴),下令重浚加宽。起自京口(今江苏镇江),经曲阿(今江苏丹阳)、晋陵(今江苏常州)、无锡,绕太湖之东,直达余杭(今浙江

  • 黑山军

    东汉末年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在黄巾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冀州(治今河北柏乡北)广大农民,于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相继起义。各有称号,大者二、三万人,小者六、七千人,总计有百万人之多,统称为“黑山军”。

  • 维扬之变

    指南宋朝廷南奔扬州,又自扬州狼狈渡江遁逃避敌一事。赵构重建宋朝后,不敢返回故都开封。遂采纳妥协派汪伯彦、黄潜善建议,于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十月逃往扬州避敌,惶恐失据,委国政于汪、黄,做继续南逃的

  • 闽南起义

    见“福建小刀会起义”。

  • 都察院

    官署名。明初,监察机关沿用唐宋旧制,中央设御史台。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扩大监察机构,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其地位和职权,都有进一步提高。朱元璋整肃吏治,对官吏的监督主要依靠都察院。都察院设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