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衙

三衙

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北宋初年,改后周禁军殿前、侍卫二司之制,分设殿前都指挥使司(简称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马军司、马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步军司、步司),使其鼎足而立,分统禁军,合称“三衙”或“三司”。各置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等。其长官分称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南宋建立后,恢复三衙,但其权力大大缩小,仅能统辖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处部分正规军。

猜你喜欢

  • 蒲安臣条约

    又称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也称《中美续增条约》。1868年(同治七年)清政府派遣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领使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办理交涉。蒲安臣抵美后,于7月28日(六月九日)擅自与美国国务卿

  • 石柳邓起义

    清乾隆年间,湘黔地区的苗民起义斗争。湘黔地区的苗族人民在“改土归流”后,身受本族头人、满汉官僚地主的重重盘剥。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贵州铜仁府苗民首领石柳邓领导苗民,以“逐客民(满汉官僚、地主

  • 胡惟庸之狱

    明代党狱。胡惟庸(?——1380年),定远(今属安徽)人,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归朱元璋于和州(今安徽和县),为元帅府奏差。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寺卿、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公元1

  • 南唐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37年,吴国权臣徐知诰(李昇)灭吴所建。徐知诰养父徐温原为杨行密部将,后拥立杨行密子杨渭为大吴国王,官至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封东海郡王,执掌吴国军政大权。徐温坐镇金陵(今江苏

  • 鹅湖之会

    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的一次面对面争论。朱、陆虽同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学家,但分属于两个哲学派别。朱认为“理”为“形而上之道”,“万物之本”,即理在天上,产生并主宰万物;陆则认为“心即理”, “宇宙便是

  • 英德续借款合同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清政府对日第三次赔款到期,而国库空虚,只得举借外债偿付。俄、法、英、德争相向清政府揽借,最后英德集团压倒俄法集团,取得了第三次借款权。次年3月1日(二月九日)清政府与英德两国

  • 开宝和议

    宋初与辽朝的和议。宋朝建立后,为顺利统一全国。赵匡胤采取“先南后北”、南征北御的策略。对辽在北部边境的武装挑衅采取敌来御之,敌去勿追的策略,以集中力量统一南方。辽内部经多年纷争变乱,也正忙于进行改革整

  • 李特起义

    西晋时益州流民起义。晋惠帝元康末年,天水(治今甘肃天水)、略阳(治今甘肃天水东北)等六郡受灾农民十余万口,流入蜀(今四川成都)地就食。益州刺史罗尚令流民限期返回故里。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李特在绵

  • 薙发令

    清朝统治者强迫汉人依从满族习俗推行剃发的命令。清军入关后,对内地人民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强制汉人剃发即其突出表现之一。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政府一度颁布剃发令,后因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江南

  • 齐万年反晋

    西晋时关中氐族人民的反晋斗争。郝散、郝度元兄弟的反晋斗争,给秦(今甘肃天水)、雍(今陕西西安西北)二州的氐、羌族人民极大鼓舞。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族豪帅齐万年,在泾阳(治今甘肃平凉西北)率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