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元里抗英斗争

三元里抗英斗争

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郊人民自发的武装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1841年5月下旬(道光二十一年四月上旬)奕山与英国侵略者订立屈辱的《广州和约》。广州人民目睹英军的侵略暴行和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卖国, 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保卫国土。5月29日(四月九日)盘踞四方炮台的一股英军窜至广州城北五里的三元里地方,抢劫行凶,调戏妇女。村民鸣锣告警,菜农韦绍光等群起抗击,当场打死英军数名,余敌逃窜,为防止英军寻衅报复,村民们集会商定武装抗英的对策,联络附近一百零三乡民众“义愤同赴”。萧冈乡举人何玉成等爱国士绅参加并领导了抗英斗争。5月30日(四月十日)晨,组织起来的数千义勇进逼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英军司令卧乌古亲率英军千余反扑,义勇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将英军团团围住展开肉搏血战,毙伤少校毕霞等英军官兵近五十名。敌人溃败逃回四方炮台,义勇又追至将炮台包围。次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等县四百余乡义勇亦闻讯赶来助战。英军只好向清方官员告急,奕山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面欺骗和威胁义勇解散,士绅首先潜避,抗英斗争遭到破坏,英军逃出重围。事后,针对英方告示中所谓“后毋再犯”的警告,人民群众出告示痛加驳斥,表示“不用官兵,不用国帑, 自己出力”即可杀尽侵略者。三元里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敢于同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的伟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猜你喜欢

  • 孟津之会

    周武王在孟津(一作盟津,在今河南孟津)召集诸侯举行的盟会。武王即位的第二年,为了检阅伐商的队伍,同时也为了试探商纣王对周人备战活动的反应,出动军队大规模地向东进发,至于黄河边上的孟津。诸侯自动前来参加

  • 南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德建立。永康二年(公元397年),北魏进兵中山 (今河北定州)。后燕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镇守慕容德弃城南下, 公元398年,在河南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称燕王。次年,迁于广固(今

  • 北匈奴西迁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蒲奴单于统领所部,留居漠北,势力削弱。但依然控制西域诸国,欲与汉和亲而不得,陷入困境,不断侵扰汉河西和北部缘边郡县。东汉为保障边郡安宁,永平十六

  • 毋乙、董乙起义

    五代时后梁末年农民起义。后梁立国后,战争连年不断,境内赋役繁重。陈州(今河南淮阳)乃后梁财赋重地之一,人民负担尤重。末帝时,皇族朱友能(朱全忠侄)任陈州刺史,自恃戚藩,恣意横行,更激化了阶级矛盾。州人

  • 李纲辅政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宋金战争中宋朝主战派代表人物之一。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任兵部侍郎,力主抗金,反对迁都。奉命主持汴京(今河南开封)守备,打击围城金军,逼其撤兵北返。不久,即以“专主战议”被排

  • 户调式

    西晋征收赋税的制度。司马氏政权在实行占田课田制的同时,还颁行了户调式。规定:内地丁男为户主者,每户每年向国家交纳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和次丁男为户主者减半。边郡地区,交纳相当内地数量的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一

  • 南衙北司之争

    唐代后期外廷官僚集团和内廷宦官集团的冲突斗争。唐朝官署在皇城,宦官机构在宫城,皇城在南,宫城在北,故朝官官署称南衙,宦官机构称北司。唐初,宦官人少位卑,无权过问朝政大事。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宦官势力大

  • 岐阳之盟

    周成王召集诸侯举行的会盟。又称“岐阳之蒐”。《左传》昭公四年“成有岐阳之蒐”,蒐即检阅诸侯车马,岐阳即今陕西岐山南的周原。《国语·晋语》记载这次盟会的情况说,楚国作为荆蛮,被排除在盟会之外,只能帮助筹

  • 滇粤陆路通商章程

    见“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

  • 西晋

    朝代名。高平陵事件后,司马氏家族掌握了曹魏朝廷大权,魏帝实为傀儡。司马昭掌政时,魏帝封其为晋公。又因其灭蜀有功,进封为晋王,司马昭死,子司马炎继立为晋王。咸熙元年(公元265年)底,司马炎废魏帝曹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