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介绍】:

李白作。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在白帝城遇赦,返舟东下,至江夏,见到了江夏太守韦良宰,正值韦秩满将赴京,此诗是赠韦之诗,希望他能入朝推荐自己。此诗是李白诗中最长的自传体诗。全诗长达一百六十六句,八百三十字。诗中以与韦良宰的三次交往为主干,叙述了李白一生特别是天宝后期与安史之乱中的坎坷遭遇。其中,天宝十一载十月,李白抵达幽州,亲见安禄山“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的嚣张气焰,知安禄山已有反意,心中对唐朝的国运十分忧心,但安禄山深受玄宗信任,李白“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只好“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为大唐之国运恸哭。后安禄山起兵,两京沦陷,李白南奔隐居庐山,永王派人请李白入其幕府,李白在诗中说是“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虽有自我开脱之嫌,但对人也只好这样说。诗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二句,虽是对韦良宰作品的称誉,其实是夫子自道,正是李白自己的诗歌主张。诗末“君登凤池去,勿弃贾生才”,才是李白写此诗的真正目的,希望韦良宰在朝中推荐自己,是李白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几句,显示了李白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忧虑以及希望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迫切愿望。管世铭谓此诗“太白生平略具,纵横恣肆,激宕淋漓,真少陵北征》劲敌。”(《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五古凡例》)《唐宋诗醇》卷五云:“通篇以交情时势互为经纬,汪洋灏瀚,如百川之灌河,如长江之赴海,卓乎大篇,可与《北征》并峙。”

猜你喜欢

  • 铜雀台之二

    【介绍】:罗隐作。见《邺城》。

  • 建初

    【介绍】:大中间长安报恩寺赐紫僧。善文工书。大中五年(851)作诗赠敦煌悟真上人。《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1首。

  • 特种拗救

    亦称“特拗”。指在五言“平平平仄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格式中,把腹节的平仄互换,即成“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成为拗句。如王维《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来。

  • 李贞

    【生卒】:?—688【介绍】:唐代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徙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唐太宗第八子。始封汉王,改封原王,徙封越王,历徐、扬、安三州都督,相、绛二州刺史。武后临朝,累迁太子太傅

  •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介绍】:李贺《浩歌》诗句。羞见,一作“看见”,新绿,一作“深绿”。秋眉,衰白的眉毛;新绿,乌黑鲜亮,喻年轻容颜;刺促,谓受人役使而跼蹐愁苦。诗意是说应当珍重少壮时刻,积极奋发有为。

  • 一尺高髻

    东汉时,女子皆好梳高髻,时人有“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之谣。见《后汉书·马廖传》。陆龟蒙《古态》:“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

  • 莛撞

    比喻人浅陋无知。元稹《泛江玩月十二韵》:“知君皆逸韵,须为应莛撞。”参见“寸筵撞钟”。

  • 润州听暮角

    【介绍】:李涉作。一作《晚泊润州闻角》。此诗抒写江城闻角的心理感受。诗人没有正面描摹角声的苍凉悲怨,而是借浩渺的江水、惊飞的鸿雁等视觉形象来表现。意境雄奇,妙不可言。刘永济曰:“诗不言人惊而言雁惊,所

  • 孤雁出群格

    近体诗的用韵格式之一。格律诗于首句的押韵并无严格的规定,即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如首句押韵,不用本韵相押而用邻韵相押,因其与其下韵脚不同且在首句,故此种格式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称为孤雁出群。如王维

  • 李彦晖

    【介绍】:见李彦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