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三平切脚”、“下三连”。指诗句末尾三字都是平声。三平调是古体诗三字尾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古诗中应用最广,有的甚至全篇用三平调,如元稹《周先生》。三平调是古体诗的句式,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如有,则上
①象声词。形容水流、风雨、草木、马鸣等声。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白居易《和自劝二首》之二:“微酣静坐未能眠,风霰萧萧打窗纸。”②萧条;寂静。白居易《邓州路中作》:“萧萧谁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据《文苑英华》卷一八八省试州府试诗录其诗推之,此人当于大历年间应进士试。传世作品唯存此应试诗,又见录于《全唐诗》。事迹见所附小传。
《文选·潘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椑之柿。”唐李贤注引《广志》:“洛阳北芒山有张公夏梨,甚甘,海内唯有一树。”后泛指品质优异的梨子。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之二:“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①明胡缵宗编。缵宗,字孝思,一字世甫,自号鸟鼠山人,陕西秦安(今属甘肃)人。武宗正德三年(1508)进士。著有《鸟鼠山人集》。《唐雅》,八卷。选录唐人诗约1000首。计乐府2卷,五古、七古、五绝(附六
【介绍】:贾岛作。诗为诗人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送无可上人》)二句后所题。前二句自言作诗之苦,词极哀切。后二句“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用典精审,寄兴深远,堪称佳句。
怎能;怎会。杜甫《负薪行》:“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蛮触”形容为小事而争斗。白居易《禽虫十二章》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
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且永不减耗的土壤,鲧曾以之治水。亦泛称泥土。刘禹锡《答东阳于令涵碧图》诗序:“斧凡材,畚息壤,而清溪翠岩森立而来。”
地名。在江苏六合县南。有瓜步山南临大江,为军事要地。山下有瓜步镇。卢纶《江北忆崔汶》:“晴日游瓜步,新年对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