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贞元末为国子监明经。《全唐诗补编·续拾》收其《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诗1首。
【介绍】:唐代女诗人。事迹无考。《全唐诗》存诗3首又2句。
《战国策·齐策三》载寓言: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讥笑土偶遇雨就会残坏。土偶以为自己残坏仍归于土,而桃梗却不知被水漂至何方。后以“泛梗”喻流浪漂泊。张说《石门别杨六钦望》:“暮年伤泛梗,累日慰寒灰。”
见“颈联”。
邱燮友注译。台湾三民书局印行,初版于1973年5月,1989年修订八版,为《古籍今注新译丛书》之一。本书以整理古籍的方式,融合今人研究唐诗的观点,给予唐诗以新的评价。版本依据清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本
诗歌风格。盛唐诗人高適字达夫,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笔力雄健,不尚雕琢,边塞诗尤著名。严羽《沧浪诗话·诗体》称之为“高达夫体”。
①县名,治今陕西蓝田县西,唐代属京兆府。韩愈《南山诗》:“初从蓝田入,顾盼劳颈脰。时天晦大雪,泪目苦矇瞀。”②山名,产玉。又名玉山。在今陕西蓝田县东。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所有,全部。王昌龄《长歌行》:“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晋代王羲之有子七人,皆以“之”为名,而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五子皆成重名。后遂以“羲之有之”为有好子孙之典。孟郊《子庆诗》:“献子还生子,羲之又有之。”
【介绍】:刘商作。诗题一作《合溪送王永归东郭》。王永,作者友人,两诗均写送别之感。第一首以美丽春景反写送别之苦,以水为喻表达别后相思之情。第二首仍以无限春光为烘托,极写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别后孤独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