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变文

变文

文体名。一称“变”。唐五代时期说唱伎艺“转变”的底本。唐人笔记小说曾有记载,如郭湜高力士外传》云:“每日上皇与高公亲看扫除庭院、芟薙草木。或讲经、论议、转变、说话,虽不近文律,终冀悦圣情。”这里说的“转变”,就是讲唱变文。其时已能深入宫廷,足见流传之广,可惜亡佚已久。直到敦煌藏经洞发现大批手抄变文写卷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敦煌遗书内明确题为“变文”或“变”的作品有:《破魔变》等七篇。从写卷的题记和内容涉及到的人物事物、风土名物、地理沿革、典章制度等,尚可考知其写作年代最早者为《降魔变文》,约产生于天宝八载至十二载(749—753),而题记为“天福十五年(950)”的《舜子变》,则为有明确抄写年代的最晚一篇。关于变文的渊源和得名,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概括起来可分为“本土说”和“外来说”。“本土说”其一以为源自清商旧乐,见向达《唐代俗讲考》。其二以为源自我国固有的赋体,见程毅中《关于变文的几点探索》。其三以为源于文体变化,见周绍良《谈唐代民间文学》。“外来说”主张“变文”之“变”是从梵文音译而来,与印度传来的佛教密切相关,如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以为源自佛典翻译,周一良《唐代俗讲考》以为源自梵语,孙楷第《读变文、变文变字之解》则认为源自变相。以上诸说,尚无定论。

猜你喜欢

  • 潘孟阳

    【生卒】:?—815【介绍】:唐代文学家。冀州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潘炎子。少以门荫入仕。又登博学宏词科,补渭南尉。累迁兵部郎中。贞元十八年(802)擢权知户部侍郎。永贞元年(805)以本官充度支盐铁

  •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介绍】:杜甫《秋兴八首》其八诗句。二句言:香稻,乃鹦鹉啄馀之粒;碧梧,则有栖老凤凰之枝。举鹦、凤以形容稻、梧二物之美。直译为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错综其句式,宾语提前,不仅突出了香稻、碧梧

  • 杜之巽

    【介绍】:见杜鸿渐。

  • 刘如璿

    【介绍】:唐代文学家。上邦(今甘肃天水)人。生卒年不详。事亲以孝闻。释褐唐昌尉。累迁乾封尉。为侍御史,转吏部员外郎。武后时累迁秋官侍郎。万岁通天元年(696)奉敕议毁《老子化胡经》事。因同情受来俊臣诬

  • 独学陋

    《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后省称“独学陋”。韩愈《招杨之罘》:“《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复。”

  • 文通大师

    【介绍】:见匡白。

  • 不可

    ①犹不得。不能够。刘禹锡《三阁辞四首》之四:“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一本作“不得”。②不堪,不忍。张九龄《巫山高》:“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③不赞同。白居易《郡斋暇日》:“勿复问荣枯,冥心无不

  • 朱雁

    赤雁。古以为祥瑞。“朱雁”遂为咏国家昌盛之典。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池籞呈朱雁,坛场得白麟。”

  • 宗严

    【介绍】:生卒年、籍贯、事迹不详。《唐音癸签》卷三〇置于五代间。有《宗严集》一卷,著录于《宋史·艺文志七》。作品已佚。

  • 法曲

    一种古代乐曲。源自西域音乐,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后与汉族的清商乐融合而成,唐朝发展到极盛阶段。《霓裳羽衣》即是著名法曲之一。王建《旧宫人》:“霓裳法曲浑抛却,独自花间扫玉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