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邵
【生卒】:约716—约796。或说约718—约798,误
【介绍】:
唐代散文家、诗人。邵,一作召。字相门,一作德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天宝十四载(755)进士及第。授崇文馆校书郎。累佐使幕。广德元年(763)任起居郎。再迁比部郎中。大历三年(768)出为巴州刺史。历兵部郎中、剑南西川支度副使。十三年(778),以谏议大夫知制诰。建中二年(781),以礼部侍郎知贡举,擢崔元翰文为异等。以治狱失旨,贬桂州长史。贞元元年(785)授原王傅。徙太子宾客。八年(792),出为杭州刺史。贬衢州别驾,移江州别驾,约十二年(796)卒。性孝悌,德行修洁。工文能诗。知制诰时,朝庭大诏令多出其手。贞元四年(788)重阳节应制赋诗,居第二等。文学主张强调文质并重,文行相一:“文者人之华,行者人之实。不华,无以见本;匪实,无以要终。”(《送尹判官之江陵序》)“质岂胜文,文其犹质。”(《词场箴》)所作多表、状、颂、赞、书、序等,议论政事,陈述情志,送别纪游,论文记人,以骈体为主,骈散结合,气势充沛,文辞华美流畅。《与萧相公书》、《容州刺史李公去思颂并序》等,抒写个人坎坷失意之情,关心朝政,忧虑时事,赞颂良吏,较多现实内容。也有一些流连光景、歌功颂德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于邵集》四十卷,已散佚。《全唐文》存文七卷,为同时作者中存文较多者。《全唐诗》存诗五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