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杨嗣昌

杨嗣昌

【生卒】:1588——1641

字文弱,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万历三十年(1610)进士。崇祯时,累官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农民起义军蜂起,他六次上疏陈边事,复议大举平乱,建“四正六隅”之说,谓十面张网之计。而义军势盛已不能制。及命他督师,又以遥控失军机。襄阳失陷,襄王被杀。嗣昌惊悸,上疏请死。不久闻知洛阳失陷,福王遇害,益忧惧,遂不食。卒。


【生卒】:1588—1641

【介绍】:

明湖广武陵人,字文弱。杨鹤子。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杭州府教授,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崇祯初,起河南副使,十年累擢至兵部尚书,用“四正六隅”(十面网)之策围攻农民军。闻熊文灿在闽办海盗有成效,荐之总理六省军务。文灿专主招降,嗣昌既任之,乃曲为之解。十一年,夺情入阁,仍掌兵部。是年清兵再次入关,卢象昇主战,嗣昌主和,遇事掣肘,致象昇孤军战殁,嗣昌贬三秩,戴罪视事。十二年,文灿招降之张献忠等再起。崇祯帝特旨命嗣昌督师。次年,经襄阳入川驻重庆,追击献忠军。而献忠“以走致敌”,明军疲于奔命。十四年,献忠军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时李自成亦破洛阳,杀福王。嗣昌闻之,畏罪自杀。有《杨文弱先生文集》。


【生卒】:1588—1641

【介绍】:

明湖广武陵人,字文弱。杨鹤子。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杭州府教授,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崇祯初,起河南副使,十年累擢至兵部尚书,用“四正六隅”(十面网)之策围攻农民军。闻熊文灿在闽办海盗有成效,荐之总理六省军务。文灿专主招降,嗣昌既任之,乃曲为之解。十一年,夺情入阁,仍掌兵部。是年清兵再次入关,卢象昇主战,嗣昌主和,遇事掣肘,致象昇孤军战殁,嗣昌贬三秩,戴罪视事。十二年,文灿招降之张献忠等再起。崇祯帝特旨命嗣昌督师。次年,经襄阳入川驻重庆,追击献忠军。而献忠“以走致敌”,明军疲于奔命。十四年,献忠军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时李自成亦破洛阳,杀福王。嗣昌闻之,畏罪自杀。有《杨文弱先生文集》。


【生卒】:1588—1641

【介绍】:

明湖广武陵人,字文弱。杨鹤子。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杭州府教授,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崇祯初,起河南副使,十年累擢至兵部尚书,用“四正六隅”(十面网)之策围攻农民军。闻熊文灿在闽办海盗有成效,荐之总理六省军务。文灿专主招降,嗣昌既任之,乃曲为之解。十一年,夺情入阁,仍掌兵部。是年清兵再次入关,卢象昇主战,嗣昌主和,遇事掣肘,致象昇孤军战殁,嗣昌贬三秩,戴罪视事。十二年,文灿招降之张献忠等再起。崇祯帝特旨命嗣昌督师。次年,经襄阳入川驻重庆,追击献忠军。而献忠“以走致敌”,明军疲于奔命。十四年,献忠军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时李自成亦破洛阳,杀福王。嗣昌闻之,畏罪自杀。有《杨文弱先生文集》。


猜你喜欢

  • 李昭仪

    【介绍】:三国蜀人。刘禅宫人。蜀亡,魏以蜀宫女赐诸将之无妻者,不堪屈辱,愤而自杀。

  • 高忱

    字士和,允子。位至绥远将军,长乐太守。为政宽和,卒。(,参见《北史》)【介绍】:北魏渤海人,字士和。高允子。袭爵,以父荫除绥远将军、长乐太守。为政宽和,民人安乐。寻卒。

  • 李国亮

    【生卒】:1641—1706【介绍】:清奉天海城人,字朗庵。康熙十一年举人,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所至赈灾、治水、清理冤狱、整顿漕运,以兴利除弊为己任。后因荐举失人,部议革职,以原品致仕。

  • 王逢

    沛子。从父征战,拜忠武都知兵马使。平刘稹叛乱后,任检校左散骑常侍。累迁至忠武军节度使。(,参见《新唐书》)

  • 王德表

    【生卒】:620—699【介绍】:唐绛州人,字文甫。太宗贞观十四年,以明经登第。累迁蜀王府参军。高宗时,历洛川主簿及新乐、乐寿二县丞。麟德间,为伐高丽之唐军监运粮草。后历端氏、汾川、鲁城、文安四县令。

  • 【介绍】:亦作天乙、大乙、成汤。商王朝开国之君。名履。契之后裔,自契至汤十四世,主癸之子。建都于亳。任用伊尹执政,先后攻灭葛、豕韦、顾、昆吾。夏桀无道,汤发兵灭之,连续获胜于有娥、鸣条,灭夏,建立商朝

  • 李尤

    【介绍】:东汉广汉雒人,字伯仁。少以文章显。和帝时,侍中贾逵荐尤有司马相如、扬雄之风,拜兰台令史。安帝时迁谏议大夫,受诏与刘珍等撰《汉记》。帝废太子为济阴王,尤上书谏。顺帝立,迁乐安相。卒年八十三。

  • 王从

    【介绍】:宋大名府人,字正夫。王旦五世孙。孝宗乾道中添差台州通判,官终知信州。工诗。有《三近斋馀录》。

  • 孔绵山

    【介绍】:元绛州正平人,字晋望。元初袭父职为千户,后以战功累迁碉门镇守万户。

  • 陆州

    【介绍】:明浙江海宁人,字汝行。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以南昌校官典湖广乡试。历刑部员外郎,出为常德知府。改土堤为石堤,以护民居。取消禁米出境之令,粮价合理,民颇受益。官至湖广按察副使,兵备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