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喜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玉树县。相传在吐蕃早期该处有一座本教帐房寺院,徒众百人,称“本嘉玛”。吐蕃达磨赞普灭佛,会昌二年(842),叶尔巴僧人拉隆具吉多吉刺杀达磨后逃往该寺。在藏传佛教后宏期,昌都直贡噶举派名僧雄蚌到该寺传教,遂改宗直贡噶举派,并扩建寺院。清代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应当地拉秀部落之请,改为格鲁派寺院,遂得以发展。鼎盛时有僧徒千人,活佛13人,成为玉树格鲁派最大寺院。寺内有600余尊佛像,并收藏有《甘珠尔》和《大般若经》等经典和各种法器。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玉树县。相传在吐蕃早期该处有一座本教帐房寺院,徒众百人,称“本嘉玛”。吐蕃达磨赞普灭佛,会昌二年(842),叶尔巴僧人拉隆具吉多吉刺杀达磨后逃往该寺。在藏传佛教后宏期,昌都直贡噶举派名僧雄蚌到该寺传教,遂改宗直贡噶举派,并扩建寺院。清代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应当地拉秀部落之请,改为格鲁派寺院,遂得以发展。鼎盛时有僧徒千人,活佛13人,成为玉树格鲁派最大寺院。寺内有600余尊佛像,并收藏有《甘珠尔》和《大般若经》等经典和各种法器。
卫拉特蒙古人传统皮靴。流行于青海、新疆等地。以牛皮制成。用料因人而异,台吉多用红香牛皮,中嵌鹿皮,饰以文绣。宰桑也用红香牛皮,但不嵌鹿皮,也不饰文绣。普通牧民穿皮履,或黑或黄,不敢用红色。妇女靴履与男
明代驿道名。明初于积石山(在今青海东南部)设银川驿和长宁驿。中为“马递”、“步递”、“急脚递”所循的驿道。从河州城(今甘肃临夏西南)出发,西行40里至银川驿(今积石山铺川乡),再行80里至长宁驿(今积
云南土司名。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其辖境“东至孟琏,南至孟定,西至潞江,北至大侯”,即今云南镇康县境及其附近地区。旧名石甸,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镇康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
卫拉特蒙古人宗教节日。每年春秋二季,择佳日,各库伦喇嘛驾佛巡游。春巡一日,秋巡三日。届时,家家献哈达,夹道跪拜,头触佛座,祈求幸福。是日只饮奶茶,戒杀牲畜。
元代吐蕃僧人。宋淳祐四年(1244),随萨迦派领袖八思巴至内地归顺蒙古。十一年(1251),八思巴伯父萨班于凉州去世后,八思巴继为萨迦教派法主,循萨班之志,决意将萨班与蒙古所议定吐蕃归顺蒙古的决定付诸
见“失尔兀赤卫”(591页)。
元朝将领。蒙古巴儿忽氏。※唵木海子。受父教,熟知用炮技术。父卒,以从战功,袭炮手总管。世祖至元十年(1273),守正阳,置炮200门,击退宋军进攻。十三年,从丞相伯颜攻宋,驻军临安之皋亭山。南宋王室降
?—1840清朝大臣。蒙古正白旗人。姓那拉氏。嘉庆十二年(1807),由举人补国子监助教。历官主事、员外郎、郎中等。道光二年(1822),以刑部司员任内疏防,致候审在押犯自尽,降级留任。四年,以扑救造
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互相交往中所产生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既有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一面,又有民族歧视、压迫、掠夺的一面。前者主要发生在各民族人民间,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剥削阶级集团
见“都知蕃落使”(18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