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句骊

高句骊

古族名与古国名。省称句骊,《魏书》等作高句丽。公元560年北齐废帝封其王为高丽王,自此亦称高丽。为古貊族一支,有说即《周书·王会解》中之高夷。汉武帝破卫氏朝鲜后,以高句骊地因其名置县,归属玄菟郡。传说,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夫余王子朱蒙等逃至沸流水(今浑江),在今辽宁桓仁县境建国,号高句骊,故史又载其“出于夫余”。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移都今朝鲜平壤。初有今浑江流域和鸭绿江上游一带,盛时东临日本海,西达辽河,北至今吉林省珲春县和松花江上游,南大体有朝鲜半岛汉江以北及辽东半岛地。内分消奴、绝奴、顺奴、灌奴、桂娄5部。初以消奴部为王,后由桂娄部取代。官有大对卢至古邹大加等12级、产金、银,有绸锦、细布和粮谷等,以“果下马”著于世。汉魏时,社会内已有“大家”、“下户”之分,“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余口,下户运担米粮鱼盐供给之”。居依山谷。民好歌舞,喜奕、投壶、蹴鞠,有厚葬、服丧、祭天、杀牛观蹄卜吉凶等习俗。有语言,无文字,通用汉文,喜读儒家经典。无牢狱,初有罪“诸加”议处之,后规定:“叛者丛炬灼体,乃斩之,籍入其家。降、败、杀人及剽劫者斩,盗者十倍取偿,杀牛马者没为奴婢”。与历代中原王朝交往密切。曾先后东并沃沮,北逼靺鞨南部部落臣属之,南与新罗、百济争战,西掠辽河东西居民,致使隋唐王朝多次对其用兵。唐总章元年(668),为唐将李绩所破,国亡。传28王,历705年。其民或被唐徙置江淮、山南等地,或奔新罗,或散奔突厥、靺鞨,留居故地者后多加入渤海。10世纪末,在新罗境内的后裔再度兴起,918年,在王建领导下建高丽国,935年并新罗,次年灭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地区。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原高句骊(高氏高丽)、新罗、百济等国居民,渐融合为高丽族。今朝鲜族为其后裔。

附:高句骊国迁都平壤前诸王世系

猜你喜欢

  • 炳图伊勒登

    见“丙兔”(493页)。

  • 班弥怛

    见“班第达”(1790页)。

  • 吴泽霖

    1898—1990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江苏常熟人。汉族。中共党员。14岁考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曾与投身宣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1922年赴美留学,先后在威斯康星、密苏里

  • 江卡

    地名。今属芒康。东至巴塘,南邻盐井,西界科麦,北抵贡觉。金沙江与澜沧江之分水岭,世称宁静山(今芒康山)。为川、滇入藏大道。元延祐(1314—1320)间,被蒙古人占领,建春绷寺。明正统九年(1444)

  • 雅尔河卫

    见“阮里河卫”(933页)。

  • 石盏女鲁欢

    ?—1233金大将。又作石盏女鲁霤。本名十六。女真族。石盏氏。兴定三年(1219),以善将兵,由河南统军使改元帅右都监,行平凉元帅府事。建议建城镇戍,就地屯田,且耕且战,以遏西夏入扰,以功迁昌武军节度

  • 布舒库

    ? —1680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吴鲁氏。纳尔泰之子。顺治六年(1649),随军征大同叛镇姜瓖。十五年(1658),随征南将军卓卜特征南明桂王朱由榔,在棚山岭击败李定国军。云南平,予骑都尉世职。康

  • 白水涧道

    即今新疆乌鲁木齐经过板城至吐鲁番所经天山白杨沟谷道。系唐代西州通往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唐《西州图经》载:“道出交河县界西北,向处月已西诸蕃,足水草,通车马”。沿途出土有汉、唐、元诸代墓葬。

  • 乌兰布通之战

    清军与准噶尔部噶尔丹军的一次战役。康熙二十九年(1690)六月,噶尔丹在※“乌尔会河之战”获胜后,乘势进军乌珠穆沁,威逼北京。清廷朝野震动,圣祖玄烨决计亲征,集兵于巴林,坐以待机。噶尔丹恃兵精将勇,于

  • 锡伯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区。人口172847人(1990)。“锡伯”为本族自称。词义一说为“瑞兽”,或“带钩”;一说是地名。族源说法不一:一说为鲜卑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