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驻防八旗

驻防八旗

清代驻防各省八旗官兵之称。兵员,由※京旗各佐领内平均抽调而组成。分兵镇守都城以外各重要城市或军事要点。关外时期始行之。入关后,草创驻防,多以固山达为长官率兵出戍。以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合驻于一城者原寡,有盛京(顺治元年、1644年设)和杭州(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夏府、荆州城,分别于康熙十五年(1676)、二十二年(1683)以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合驻。其它城地,初以八旗之一翼,或上三旗、下五旗两旗等合驻者较为普遍。广州,初以上三旗汉军驻扎,乾隆(1736—1795)中,改为满汉八旗合驻。驻防官兵,制以驻入“满城”、满营或划分若干街道聚居,不准与民人杂处,意欲保持旧俗。设将军、都统、副都统、领队大臣、城守尉、协领、防守尉、佐领、防御、骁骑校等驻防官;驻防兵丁,主要是※马甲,重要城市亦设前锋、炮甲等。驻防水师,别以为营,如天津、乍浦、福州、广州等水师旗营。布特哈八旗,概由当地打牲人丁编设,原非由京旗遣戍,亦属驻防八旗。

猜你喜欢

  • 服役婚

    亦称“服务婚”、“劳役婚”。男子替岳家服劳役以换取其女为妻的婚姻形式。始于母系氏族繁荣期。其时,对偶婚已演变为夫从妻居婚,妇女系农业生产主力和社会家庭的核心,男子在妻方须辛勤劳作,方能巩固其丈夫的地位

  • 傅尔丹

    1680—1752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费英东曾孙。康熙二十年(1681),袭三等公兼佐领。四十二年(1703),扈帝西巡。四十三年,授正蓝旗蒙古都统。四十七年(1708),调正白旗蒙古

  • 俟吕邻部

    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部落名。又作叱吕引、叱吕勤,简译作俟吕或叱吕,误作侯吕或候吕。源于东胡鲜卑,首领称“大人”。其一支5000余户在拓跋什翼犍时(338—376年在位)由首领渴侯率领投鲜卑拓跋氏,世代在

  • 内部

    即“桂娄部”(1802页)。

  • 巴拉玛

    见“巴拉人”(410页)。

  • 刘瓒

    清文史家。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人。回族。乾隆三十九年(1774)举人。著有《毛诗古韵》3卷,《律服考古录》2卷,《齐乘考证》6卷。

  • 老哈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老合河卫。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女真野人首领阿路秃等各十五人来朝,置卫,与塔速儿河七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在该卫下注说老哈河,即辽时土河,源出喀喇沁右翼以南

  • 都家班

    ?—1313元代乌思藏高僧。萨迦人。曾任萨迦寺堪布。《元史》载大德九年(1305),元成宗封其为帝师,皇庆二年(1313)卒。又载大德九年成宗封相儿加思(相加班)为帝师。都家班未到达过大都(今北京),

  • 德昂等族长度单位。即由肘关节至手展平的中指尖距离。因各人胳膊长短不同,肘的长度亦不绝对,一般相当于1.3市尺。

  • 金山国圣文神武天子

    见“张承奉”(1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