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驱口

驱口

指在战争中被俘虏并被强迫为奴而供驱使的人。主要发生于蒙古灭金、灭宋及元朝镇压人民起义的战争过程中。窝阔台灭金时尤著。当时贵族,将校所掠占的俘奴,几居金统治区残存人口之半。占有者称“使长”,被占有者属于宫廷、官府的称“官户”、“监户”,属于私人的即为普通的奴婢。主要用于家内服役,亦用于农牧业、手工业生产。按法律规定属于贱人与钱、物同为主人财产的一部分。主人对之有人身占有权,可以任意转卖。元初上都、大都均有买卖驱口的人市。驱口依法可以赎身,但赎价过高,能赎者甚少,即或得以赎身,仍须与原主人保持一定的依附关系。如军户的驱口赎身后即成为该军户的“贴户”,还要津助军役。过重的剥削压迫使他们以逃亡、参加人民起义等方式进行反抗。金末及有元一代,不乏其例。

猜你喜欢

  • 孛兰奚

    蒙古语音译。一作不兰奚。指官府收留的流散人口和牲畜。唐、宋时有语曰:“阑遗”,意为:路有遗物,官方阑(截)取之,待人认领,否则入官。是为此语之语源。元代社会多逃亡农民及驱口,流散四方,世祖至元二十年(

  • 丹增热西

    见“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三世”(643页)。

  • 突厥斯坦

    参见“途鲁吉”(1900页)。

  • 新元史

    书名。柯绍忞撰。257卷。内本纪26卷,志70卷,表7卷,列传154卷。1920年成书。1930年修订付印。作者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入翰林院后,借馆藏《永乐大典》等书,抄录有关元代史料,又博

  • 嘎的林耶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教派之一。又译为“尕得林耶”、“格底林耶”,系阿拉伯语“大能者”之意。原传播于阿拉伯和中亚苏非派的一个较大的教团。一说于康熙十三年(1674)由穆罕默德第29世后裔华哲·阿布都·董

  • 马家良

    清朝官员。安徽安庆人。回族。清将领※马大用之子。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出任河南新乡知县。任内,废暴政,息无端诉讼,不许官吏害民,捐资赈灾。后历任山东、贵州、湖北、四川等省知州,卒于任。

  • 嘎拉达苏台庙

    内蒙古巴林右旗十三大庙之一。亦称好特苏尹伯格勒图、查干宝力格庙。清乾隆年间(1736—1795),于大板镇东北约四十里处的阿布德仁台山修建。以建在嘎拉达苏台而得名。民国初,巴林旗土地被放垦,建立林西县

  • 北魏文成皇帝

    见“拓跋濬”(1359页)。

  • 劳萨

    ?—1641清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瓜尔佳氏,世居安楚拉库地方。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努尔哈赤遣将征瓦尔喀安楚拉库时,归附。后金天命六年(1621),随军克明辽东,授游击世职。天聪三年(1629

  • 倒老

    见“都老”(18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