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架子
一种简陋住房。以外形呈马鞍形得名。本为北方汉族旧时流行的一种茅舍,鄂温克、赫哲等族在由住※撮罗子采用今式民房前部分民户也曾住过。赫哲人称※卓。今内蒙古阿荣旗的鄂温克人在19世纪中叶前后以其作为住屋,构造和样式为:以上端有叉头的柱子支起3至5根檩子,房顶呈“ʌ”字形,用垡子(草坯)或柳条涂泥为墙。山墙北南向,门开在南山墙。比今草房低二三尺。屋内北、西两面挖沟作炕灶,上盖石板,涂泥成炕。20世纪30年代前,多以桦树皮为炕席。灶设东北角。赫哲族筑法与上稍异,详见“卓”(1381页)。
一种简陋住房。以外形呈马鞍形得名。本为北方汉族旧时流行的一种茅舍,鄂温克、赫哲等族在由住※撮罗子采用今式民房前部分民户也曾住过。赫哲人称※卓。今内蒙古阿荣旗的鄂温克人在19世纪中叶前后以其作为住屋,构造和样式为:以上端有叉头的柱子支起3至5根檩子,房顶呈“ʌ”字形,用垡子(草坯)或柳条涂泥为墙。山墙北南向,门开在南山墙。比今草房低二三尺。屋内北、西两面挖沟作炕灶,上盖石板,涂泥成炕。20世纪30年代前,多以桦树皮为炕席。灶设东北角。赫哲族筑法与上稍异,详见“卓”(1381页)。
参见“绿头牌”(2146页)。
书名。亦称《鞑靼译语》。明四夷馆所属鞑靼馆编纂的汉蒙对照分类词汇集。有明、清两种抄本。明抄本为《华夷译语》。收词1500余条,分17类,蒙语词头有汉文标音,词条释文用汉蒙两种文字对照。清抄本,称《鞑靼
元封爵。为诸王第五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镀金银印。至治三年(1323),买奴始受封。子亦怜真朵儿赤于泰定元年(1324)袭封。
北魏尔朱氏集团与高欢集团的争权之战。永安三年(530)九月,魏孝庄帝为摆脱大丞相尔朱荣(契胡人)的挟制,将其诱杀。十二月,荣侄天柱大将军尔朱兆攻入洛阳,俘杀孝庄帝,立元恭为帝(即节闵帝),操纵朝政。晋
见“雀喀扎法里”(2041页)。
即“吉谟雅丁”(684页)。
我国白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白族过去曾使用过一种类似汉字的方块白文,流传于知识界,未能普及。解放后,根据党的民族语文政策,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和云南语委的同志一道,于1956年开始对白
地名。始见明人陈第《东番记》。大多数学者认为,原指明万历时(1573—1620)陈第随浯屿将军沈有容赴台抗倭时着陆港口一带,在今台南市安平附近,当时这里有高山族聚落“台窝湾”社,故汉文献因称“大员”。
书名。清章嘉·若贝多杰(藏族)撰。编年体。记述清代藏史著名人物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自康熙四十六年(1707)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的政教活动。内容主要有:清朝废黜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至七世达赖圆寂间西
傈僳语音译,意为“亲人离别调”。傈僳族民歌曲调名。通常在亲人离家远行送别时送行人与被送行人之间对唱。内容为互嘱分别后注意安全、保重身体、照料好大小事务,并请神灵保佑,使全家内外无灾无患,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