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喀尔喀南右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喀尔喀札萨克旗。雍正三年(1725)置。封根敦为札萨克一等台吉,掌旗务。下设一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青海湖南岸。东至察罕哈达,南至南山木鲁,均接绰罗斯南右翼头旗界,西至鄂兰布拉克,北至青海湖。今属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喀尔喀札萨克旗。雍正三年(1725)置。封根敦为札萨克一等台吉,掌旗务。下设一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青海湖南岸。东至察罕哈达,南至南山木鲁,均接绰罗斯南右翼头旗界,西至鄂兰布拉克,北至青海湖。今属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
地名。苗语,意为“木佬田”,“凯”指木佬人,“里”即“田”。元代始置凯里安抚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清平堡,二十二年,升为长官司,属平越卫。二十三年,隶清平卫。成化十二年(1476),置安宁宣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明人异译作“罕哈”。属※左翼三万户,下属12鄂托克。分布于罕哈河(今哈勒哈河)流域,因河得名。正德五年(1510),助达延汗征服右翼三万户,统一蒙古。不久,※内五鄂托克喀尔喀被
土族语音译,意为“炒面盒”、“供献品”。土族民间交际风俗。流行于今青海互助地区。约源自元、明时期。土族招待贵宾时,桌上摆一长宽各约20厘米的彩绘木盒(亦有用圆形木盒的),内装炒面,上装饰酥油花,顶端置
见“萨催”(2005页)。
? —716唐代后突厥汗国可汗。又作默咄、墨啜、斩啜。名瓌。阿史那氏。天授二年(691),兄※颉跌利施可汗骨咄禄病卒,以侄默棘连幼弱,遂自立为可汗。鄂尔浑突厥文碑称作阿波干可汗。长寿二年(693),为
1902—1961伊斯兰学者、阿拉伯文书法家。字国彝。山东济南市西关人。回族。幼随祖父金士毅在新疆乌鲁木齐,攻读阿拉伯文经典及汉文。1928年赴上海,就读于伊斯兰师范学校。得著名阿訇达浦生之教诲和关怀
清朝将领。又作猷吞。达斡尔族。姓孟尔丁氏,西布特哈正黄旗宜卧奇屯(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善用强弓,勇力过人。曾在木兰围场射虎1只,为高宗弘历所赏识。乾隆二十年(1755),从征伊犁,因解
见“咬里卫”(1645页)。
明代藏区卫所名。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十七年(1384),明廷遣使赐长河西千户若判等97人绵布各二疋。其地通过传统茶马互市加强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初,每年
即“乌纥”(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