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雅托噶

雅托噶

蒙古族、纳西族弹拨乐器。亦称筝、蒙古古筝。起源很早,有700年以上的历史。古代,作为民间宴饮、娱乐活动的乐器。蒙元时期,在民间、蒙古军队中流行。经改进,亦纳入蒙古大汗、诸王宫廷乐队。1253年,忽必烈分3路入云南,中路军经丽江纳西族地区,将一班乐队连同火不思(苏古笃)、雅托噶等乐器赠送给纳西族头人,故亦在纳西族中流行。元代有13弦、14弦两种,据《元史·礼乐志》载:“宴乐之器,筝,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南宋孟珙《蒙鞑备录》载:“国王(指木华黎)出师,亦以女乐随行……多以十四弦筝弹《大官乐》等曲”。元朝灭亡后,仍在蒙古族民间、王府、寺庙中普遍流行,但弦数不一,伊克昭盟有10弦、13弦;乌兰察布盟有13弦、14弦;锡林郭勒盟有13弦;科尔沁草原多为12弦和13弦;云南丽江有14弦。近代又有16弦。琴体多用整块木料挖制,长130—160厘米,上盖弧形木板,尾部弯而低垂。有的背板无音窗,有的背板左、中、右各开“一”字形音窗。四周或两端镶嵌云卷图案或全龙图象,上绘黄、棕、蓝、白等色彩。琴面缚丝弦或肠弦,一弦一柱,柱可移动。按五音定弦,音色粗犷、宏亮,用于合奏、伴奏和独奏。演奏时,席地而坐,将琴置于腿上,左手抚弦,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戴骨制指甲拨子弹拨。今经蒙古族乐器师改良,分为高音12弦、中音16弦和低音21弦雅托噶3种,音量增大,音域加宽,增强了音乐表现力,置于高支架上演奏。

猜你喜欢

  • 左江革命根据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1日建立。包括龙州、宁明、明江(今属宁明)、思乐(今属宁明)、崇善(崇左)、左县(崇左)、雷平(大新)、万承(大新)、养利(大新)、凭祥

  • 尚波于

    宋代秦州(今甘肃天水地区)吐蕃部落首领。居夕阳镇(今甘肃甘谷境)。常率众与宋争夺渭水南岸森林,毁宋之采造务,被边将高防弹压。建隆三年(962),为新任知秦州吴廷祚所招纳,受赐锦袍、银带。后,向宋献伏羌

  • 源彪

    521—586北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官员。字文宗。先世为河西鲜卑秃发氏,西平乐都(今青海乐都)人。太武帝时归北魏,赐姓源氏。北魏中书监源子恭之子。北魏孝庄帝永安(528—530)中,以父功赐爵临颍

  • 代子

    清代官名。满语音译,“代替”的意思。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规定,牛录额真(满语音译,汉译“佐领”)下设代子2人。太宗天聪八年(1634)改为骁骑校,是牛录额真的副手,

  • 白叠布

    古代滇西地区哀牢夷及金齿族先民以木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纺织品。亦作“百叠”、“帛叠”。始见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称是金齿的一种主要纺织品,“坚厚缜密,颇类丝绸,土人无贵贱者服之

  • 图布升吉尔格勒

    1888—1949民国时期蒙古王公。字福亭。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人。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第31代孙,※特古斯阿勒坦呼雅格图多罗郡王长子。自幼在王府内读书,19岁已精通满、蒙文,能诵藏文本经

  • 甘孜

    ①自治州名。在四川省西部。与云南、西藏自治区、青海相邻。古为羌戎之地,唐、宋属吐蕃,元之朵甘思地,明之朵甘卫地,清为孔撒、麻书白利三土司地,清末置川边道,1914年属川边特别区,后复改道。1935年中

  • 都知兵马使

    官名。唐代藩镇自置之部队统率官,称兵马使,其权尤重者称兵马大使,或称此职名。宋代党项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在位时亦设置。

  • 达洪阿

    ?—1854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字厚庵。曾任游击、参将、副将等。道光十五年(1835),任台湾镇总兵。十八年(1838),镇压嘉义县沈和起义,赐花翎,加提督衔。二十一年(1841),英侵略

  • 固伦端敏公主

    1612—1654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太宗※皇太极长女。继妃乌喇纳喇氏生。封为固伦公主。天聪七年(1633)正月,下嫁蒙古敖汉部台吉都喇尔巴图音之子班第。班第受封固伦额驸。崇德元年(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