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缺地
旗地分配之一。清廷按照八旗官员品级、兵丁差务的不同而分别拨给一定数额的地亩,即以官兵之“缺”(职位)的高低而定其旗地的数量。如头、二等侍卫(三、四品),每员给以10名壮丁地(每一壮丁地为30亩);前锋、护军,每人给以6名;马甲,5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高宗弘历谕:盛京旗地余地417800余垧,内除应拨随缺官员地16900余垧、兵丁地48500余垧外,其余地亩应一并入官。三十七年(1772)又谕:盛京马甲之随缺地亩,皆为养赡该处满洲而设。
旗地分配之一。清廷按照八旗官员品级、兵丁差务的不同而分别拨给一定数额的地亩,即以官兵之“缺”(职位)的高低而定其旗地的数量。如头、二等侍卫(三、四品),每员给以10名壮丁地(每一壮丁地为30亩);前锋、护军,每人给以6名;马甲,5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高宗弘历谕:盛京旗地余地417800余垧,内除应拨随缺官员地16900余垧、兵丁地48500余垧外,其余地亩应一并入官。三十七年(1772)又谕:盛京马甲之随缺地亩,皆为养赡该处满洲而设。
汉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为军事要冲,汉与匈奴屡战于此。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南单于屯屠河(何),率万余骑出其地与汉军合击北匈奴。六年,汉将任尚统乌桓、鲜卑兵大败北单于逢侯于该地,
南朝至隋时对聚居“左县”诸少数民族的习称。又称“左”或“左人”。分布在今湖北大部、湖南北部、河南南部。当时宋、齐多在西起荆州东至南豫州各郡诸蛮聚居区置县,称“左县”,居民称“蛮左”。《宋书·州郡志二》
又作“宗喀十八区”,指今青海宗喀地区之湟水流域。此称始见于唐末。时吐蕃政权崩溃,王族四散,末代赞普达磨之重孙辈赤德逃至多康,遂将“宗喀十八区”等多麦地方亦纳入其统治区域,故此系又称“多麦王系”。其子坚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拉祜普”、“拉祜纳”、“拉祜西”。清代汉文史籍称“倮黑”,解放后统称“拉祜”。人口411476 (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思茅、临沧地区,其中50%聚居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即“烘和罗鄂笼”(1927页)。
书名。原名“囊丝本勐”,意即“地方志”,即车里宣慰使司地方志。用傣文记录云南西双版纳(车里)最高统治者世系及政事的编年史书。汉文译本称《泐史》。分上中下3卷。所记从第一任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
蒙元官名。又译“笔且齐”、“必彻彻”。意为“书史”。《黑鞑事略》:“必彻彻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行文书耳。”《元史·兵志》:“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阇赤”。1206年蒙古建国后始置,用以记写文牍。元代应
?—1452明代蒙古贵族。孛儿只斤氏。元裔※阿寨台吉孙,济农※阿噶巴尔济子。初从伯父脱脱不花与瓦剌领主脱欢、也先联合,对抗东蒙古(鞑靼部)太师阿鲁台和阿岱汗,娶也先女齐齐克妣吉。景泰二年(1451),
景颇语音译,意为“根底牛”。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外甥女出嫁时送给舅父的牛之称谓。在景颇族地区母系家庭虽早已被父系家庭代替,但反映母权制残余的舅父权却长久保留下来,外甥女出嫁时必须向舅父送去1头牛,若有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尼母曷烈因稍瓦直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抹里。又,辽道宗※太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