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附国

附国

隋唐时青藏高原古部落名。或谓即“bod”及“phyva”之对音。一说为西羌的一支。《隋书·附国传》:“附国者,蜀郡西北二千余里,即汉之西南夷也”。其辖地约当今四川西部及西藏昌都以东。有民2万余户。王名宜缯。隋大业四年(608)入朝。五年,其王遣弟子朝贡,隋“缘西南边置诸道总管以遥管之”。其地无城栅,近山谷,傍山险。俗好复仇,故其民垒石为��以居,��高10余丈,以避其患。衣靴多以皮毛为之,以铁钏、锁为饰,王与酋帅以金为饰。尚武,佩剑甲弓矢。檀小麦、青稞。以皮为舟。有死者,置尸高床之上,以牟甲、兽皮覆盖,死后10年而大葬,“立其祖父神而事之”。后为吐蕃所并,成为吐蕃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 南衙王

    北宋※长其国首领侬存福长子侬智聪封号。详见“侬峒起义”(1462页)。

  • 筹边学堂

    参见“殖边学堂”(2191页)。和“满蒙学堂”(2393页)。

  • 义同一类

    西夏文同义词典。西夏番学士梁德养著。写本,蝴蝶装,和尚梁习宝写于西夏乾祐戊申年(1188)。页面19.5×16厘米。计61面。面7行,每行2组,每组多为7字。每组中皆为同义词、近义词或同类词。如第13

  • 普米语

    我国普米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维西、宁蒗、丽江等县,四川木里、九龙、盐源等县部分藏族也使用普米语。使用人口共有5万左右。普米语分南北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各分3个土

  • 苗金台

    ?—约1451明正统景泰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镇远人。苗族。正统十四年(1449),三月,自称顺天王,率洪江等地苗民起义。联合湖广、贵州边界苗众,反征粮征款,反苛税杂役,攻靖州土官衙门及湖广、贵州一路

  • 西夏译经图

    描绘西夏翻译佛经的图画。刊于元代木刻本西夏文《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卷首,页面27×27厘米。绘僧俗人物25身,西夏文款识12条63字,标明图中重要人物的身分和名字。译场正中端坐主译人安全国师白智光,两旁

  • 辑怀城

    古城名。位于古牧地(今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北米泉县城)。乾隆二十八年(1763)置建。分设4门:东承恩、西敷信、南旸若、北星从。光绪二年(1876)清军与白彦虎军队于此发生激烈战斗,败其众,史称“古牧地之

  • 怀塔布

    ?—1900清末大臣。满洲正蓝旗人。叶赫那拉氏。字绍光。大学士瑞麟子。荫生出身。咸丰间,因捐输军饷由员外郎奖知府。光绪九年(1883),任泰宁镇总兵兼总管内务府大臣,深得慈禧倚信,是“后党”重要成员。

  • 内稽部

    契丹早期部落名。唐初内附。据《新唐书》,武德二年(619),唐以其部置辽州,初治燕支城,后徙治营州城。贞观元年(627),唐改辽州为威州,治良乡之石窟堡,隶幽州都督府,领契丹内稽部户。

  • 苏木

    蒙古语音译。又译索木。意为“箭”,满语称“牛录”,汉语称“佐”。清代蒙古游牧旗下一级行政单位。略相当于汉族地方区一级政叔。由150户组成。同时又为旗下一级军事单位,由每户出1名箭丁组成。其中50名为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