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克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藏语音译。西宁管辖40族之一,即雍正时(1723—1735)达赖宣抚的阿里克40土司中的阿里克部落。原驻可可乌苏。东至多尔宗与察罕诺们汗界,南至纳克溪、色特尔布木,西至厄林汤奈,北至阿尔坦。初有百户2名,百长9名,属民919户。道光二年(1822)后,因内部不睦,部分迁居祁连县附近住牧,成为环海(青海湖)八族之一。另一部分迁居同德、河南等县。耕牧兼有。信仰喇嘛教。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今大部分属海北和海南藏族自治州。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藏语音译。西宁管辖40族之一,即雍正时(1723—1735)达赖宣抚的阿里克40土司中的阿里克部落。原驻可可乌苏。东至多尔宗与察罕诺们汗界,南至纳克溪、色特尔布木,西至厄林汤奈,北至阿尔坦。初有百户2名,百长9名,属民919户。道光二年(1822)后,因内部不睦,部分迁居祁连县附近住牧,成为环海(青海湖)八族之一。另一部分迁居同德、河南等县。耕牧兼有。信仰喇嘛教。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今大部分属海北和海南藏族自治州。
见“耶律德光”(1323页)。
1933年4月中国共产党推动和影响下建立的抗日人民军队。由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的旧部联合抗日军民、学生组成。同年6月15日在张家口召开抗日同盟军第一次军民代表大会,成立军事委员会常委会,由冯
蒙古部名。也称东土默特,以别于※归化城土默特(西土默特)。由两部分组成。成吉思汗功臣济拉玛(者勒蔑)后裔莽古岱,从喀喇沁部徙居土默特。后金天聪三年(1629),其孙善巴率众附清,九年(1635)建旗,
①契丹部族名。一作涅剌。※遥辇氏族部落联盟初期,契丹拥有8部,※阻午可汗时(735年被推举为汗),整顿为20部,涅剌部为其一(有人以为由※纳尾部发展而来)。时由涅勒统领。契丹开国后,更其部夷离堇(军事
在贵州省安龙县城内北门坡。清代贵州回民起义军首领张凌翔、马河图在兴义府城(今安龙县),与清军作战,牺牲后,回民群众将他们合葬于此。1953年重修,并立碑镌文:“先烈张凌翔、马诃图将军墓”。1985年贵
金封爵,小国一字王号。完颜隈可(一作偎喝)受封。天德二年(1150),与其母太祖妃萧氏同被杀。大安元年(1209),卫绍王完颜永济,封子6人为王,中有任王。
?—约1559明代蒙古右翼领主。亦译卜儿亥、博喇海等。出身于野乜克力部(一说为畏兀儿近族),被元裔孛儿只斤氏视为异宗权臣。初隶达延汗,称太师。后因达延汗废除异宗领主,故不服达延汗统治。正德九年(151
唐宋时以侬姓壮族为首领或主要居民的洞场称谓。亦称“侬洞”。因地在邕州溪洞(今广西左、右江流域部分、云南文山州及越南北境地带)之间,又多侬姓,故名。北宋广源州、万涯州、七源州、傥犹州、安德州、特磨道、雷
元代西藏地区名。因在西藏设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故称。包括当时的乌思(卫或前藏)、藏(后藏)、纳里(阿里)等三地区。《元史》世祖本纪称“乌思藏纳里速古儿孙”。《永乐大典》作“乌思藏
未加工的奶油。鄂温克语音译。旧时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从事畜牧业的鄂温克人,将春末至秋季挤下的鲜牛奶盛放桶或盆内,置于阴凉处,在变成半凝固体过程中,精华部分浮在表面,取出最上层的“奶精”,余下的即是。它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