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罗多

阿罗多

①东汉车师后部王。永兴元年(153),因与戊部侯严皓不和,遂攻围汉屯田且固城,杀伤吏士。因后部侯炭遮领余众叛降汉,被迫携母妻子及随从百余人亡走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遂奏立后部故王军就质子卑君为后部王。后阿罗多从匈奴还,与卑君争国。戊校尉阎详虑其招引匈奴乱西域,乃开信告示,许复为王。遂至详处降,详收卑君印绶,送卑君还敦煌,更立其为王。 ②西晋时鲜卑族人。居于河西以西,西域戊己校尉治所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以东。咸宁二年(276),率众与西域戊己校尉马循战,兵败,被斩4千余,被获9千余,遂降晋。

猜你喜欢

  • 后晋靖祖

    见“石璟”(448页)。

  • 乌什直隶厅

    清代新疆官署名。光绪九年(1883)置。治所在今新疆乌什城。管理村庄28处、两驿站、13卡伦及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2部游牧地。隶阿克苏道。副将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 苏喇章京

    散官名。满语音译。“苏喇”意为“松散”,“章京”为“办事官员”。清代八旗内散骑郎等的满语称谓。①下五旗王府所置的散骑郎。顺治八年(1651)定,亲王。各设散骑郎4人,一等护卫6人等。雍正四年(1726

  • 札合敢不

    蒙古诸部统一前克烈部首领之一。又译札阿绀孛、札哈坚普。克烈部部长※忽儿札胡思杯禄罕子,※王罕弟。原名怯列亦歹。幼年为西夏所掳,久居其地,因为人机敏,颇受重用,赐名“札合敢不”。一说为唐兀语“赞普”的异

  • 北院王

    西夏诸王位之一。位在第二。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之上。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何叱耳

    见“布占泰”(463页)。

  • 大行

    见“大鸿胪”(89页)。

  • 滚簸箕

    苗族丧葬习俗。流行于贵州惠水地区。一般在埋葬死者后不久举行。届时亲友参加。先用两根竹竿扎成人形,外罩衣服。用两袖端一簸箕,立在堂屋中间。由送葬时吹芦笙的原班人马吹芦笙、跳舞,请巫师念咒语。一人执假人走

  • 五拉

    唐代吐蕃对五种执事者的统称。藏文称“拉阿”。“拉”,原义为“高尚”或“上”,即后来意为“上师”喇嘛的“上”。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制订社会规范时,此“拉”字应做“首脑”解为妥。据《德乌佛教史》载,“五拉”

  • 虎来罕同

    见“太虎罕同”(2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