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泥

阿泥

古族名。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斡泥”、“窝泥”、“和泥”、“和尼”、“倭泥”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其族分布极广。天启《滇志·种人》:“阿迷州(开远市)称阿泥”,同书“云南府”:“阿泥井在城北二十里江头村,环村居民取汲焉。”今昆明北郊江头村,明代曾有阿泥人居住,村内阿泥井因居民而得名。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蒗蕖”(滇西北今宁蒗彝族自治县南部)之东有“打冲河”(四川西南雅砻江),打冲河之东有“阿泥河”。《明史·四川土司·建昌卫》下称为“阿宜河”,即今安宁河,阿泥之音变。清咸丰《邛巂野录》卷7“宁远府·安宁河”下注:“凉山河,东北自阿泥来注之。”此河系阿泥人曾生息其地而得名。今元阳境的阿泥里居民亦为阿泥人。康熙《元江府志·彝人种类》、 《古今图书集成》卷1560“元江府·种人”均载该府所辖今元江、墨江等地有阿泥人。嘉庆《临安府志》载,今哈尼族聚居区红河县落恐司境有“阿泥大寨”。乾隆《开化府志》载该府所辖六诏山区有阿泥寨、阿泥人。在18世纪中叶前,四川西南大渡河以南及云南滇池、哀牢山、六诏山都称哈尼族先民为阿泥。参见“哈尼族”(1633页)。

猜你喜欢

  • 乌鲁骨

    见“乌鲁古”(337页)。

  • 策旺仁则

    见“策旺多尔吉仁则”(2237页)。

  • 跳盔甲

    羌族传统祭祀舞蹈。流行于四川羌族地区。多在对本族有功将士举行葬礼时跳之。故又称“大葬舞”。舞蹈者人数不定,数人至数十人均可;身穿生牛皮制作的铠甲,头戴插着野鸡翎和麦杆的皮盔,手执兵器。开始时先围成圈舞

  • 伊里布

    1772—1843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莘农。嘉庆进士。十二年(1807),升腾越州知州。任内抚辑土司、管理边务有方,能妥善处理与缅甸的关系。道光五年(1825),由知府、按察使先后升

  • 曷多汗

    ?—394东晋南北朝时期柔然贵族。郁久闾氏。柔然西部首领※緼纥提幼子、※社仑弟。原与父兄率部居柔然西部,服属鲜卑拓跋部。拓跋什翼犍(320—376)卒后,与父兄趁机脱离拓跋部,投附刘卫辰(夏主赫连勃勃

  • 乞儿

    见“石抹气儿”(454页)。

  • 柳实

    契丹语,又译作“柳湿”。契丹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柳实为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下之一抹里。是语又作河名,《辽史·营卫志》:“曷术部

  • 卓玛措女王

    清代索磨(即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之梭磨乡一带)女王。地在索磨河流域,属古嘉绒地。为古代藏族琼部(意为“鹏”)三十九族后裔。先世源于琼族的杂谷部。始祖名诺达工朗尔基,其子甲坚木灿继土司位,为梭磨河四土司

  • 唐对吐谷浑之战

    唐贞观初年,吐谷浑时扰河西,唐朝为扫除中西陆路交通之障碍,经营西域,于贞观八年(634),以吐谷浑寇凉州,拘禁唐使赵德楷为由,太宗亲下《讨吐谷浑诏》。翌年,唐将李靖统军从鄯州进击,破吐谷浑。继分兵两道

  • 塔热克

    意谓遗产税。又译塔里卡拉。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占据新疆时强制推行的税制之一。其制:人死后由税吏时对其遗产进行评估,按规定收税2.5%至5%。因税吏经常高估、冒估,故税额远远超出此比例。清军收复南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