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底峡

阿底峡

982—1054

吐蕃佛教后弘期进藏之印度高僧。初名达瓦宁波。梵文名迪巴嘎热施咱纳,藏文译作贝玛梅泽益西,意为“吉祥燃灯智”。藏史通称其为“觉卧杰阿府峡”,意为“佛王阿底峡”,简称“觉卧杰”(佛王或尊圣王)。印度萨霍尔王格瓦贝次子。生于萨护罗(今孟加拉国达卡附近)。宋庆历二年(1042,一说三年),被阿里王绛曲约遣使迎入吐蕃弘教,先后到阿里,后藏、拉萨、叶尔巴、桑耶、连巴、纳曲、唐波且、聂塘等地,居吐蕃13年,传教、收徒、著书、行医。所传之大乘学、藏传密典及中观论等,均因其宏扬,而完备于吐蕃。著有《菩提道灯论》、《中观教授论》、《发菩提心论》等,为藏传佛教的重要经典,僧人必读之作。后世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代表作《菩提道次第广论》,即脱胎于《菩提道灯论》(又译称《菩提道炬论》)。被誉为西藏噶当派之开派祖师,萨迦、噶举、格鲁诸派亦因其学说而新兴。弟子无数,其中以“三师”(即三顿)、仲敦、杜敦及沽顿(即俄译师)等人最著。所著《八分医方》,对西藏医学北派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曾在山南贡噶县姐德秀地区为民修造水坝,至今为人传颂。为印蕃宗教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卒于聂塘寺,其遗骨供奉于该寺。1978年孟加拉国派使节至聂塘寺致祭,后在北京广济寺举行迎送其骨灰隆重仪式,并将骨灰运回该国供奉。

猜你喜欢

  • 萧意辛

    ?—1123契丹族。耶律奴妻。国舅驸马都尉※萧陶苏斡女。年20出嫁,事亲睦族,以孝闻。崇尚礼法,自持:“修己以洁,奉长以敬,事夫以柔,抚下以宽。”(《辽史》卷107)因其夫与权臣耶律乙辛不合,被诬夺爵

  • 巴思阔山

    即“巴儿思阔山”(416页)。

  • 完颜琮

    ?—1194金宗室。本名承庆。女真族。完颜氏。金世宗孙,金章宗弟。好学,通女真小字及汉字,善骑射,精绘塑之艺。大定十八年(1178),封道国公。二十六年(1186),加崇进。二十九年,章宗即位,迁开府

  • 四典会要

    书名。中国伊斯兰教著作。清末经学大师马复初撰。4卷。咸丰八年(1858)成书。复初(1794—1874),字德新,云南大理人,回族,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和伊斯兰教典籍,著述等身。此书卷一为“信源六箴”

  • 普安州土判官

    明贵州彝族土官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普安路军民总管府,彝族首领金龙任军民总管府怀远大将军,又晋曲靖宣慰司宣慰使。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普安路为府,授适恭为世袭土知府。死后由普旦继袭。永

  • 郑和

    1371—1434明代著名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保(或作三宝)。云南昆阳(今属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元代政治家、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后裔。世代信奉伊斯兰教,为人正直,乐善好施,深受乡里敬重

  • 西域琐谈

    见“西域闻见录”(711页)。

  • 雅托噶

    蒙古族、纳西族弹拨乐器。亦称筝、蒙古古筝。起源很早,有700年以上的历史。古代,作为民间宴饮、娱乐活动的乐器。蒙元时期,在民间、蒙古军队中流行。经改进,亦纳入蒙古大汗、诸王宫廷乐队。1253年,忽必烈

  • 西蕃诸族

    ①元、明史籍中对藏族诸族部的泛称。 ②藏族古族部名。元至元四年(1267)十月,诏谕西蕃诸族酋长以其民入附鱼通、嵓州等处。鱼通等处属宣政院辖地,在今四川省康定一带。详见:“西蕃”(693页)。

  • 岐黎

    古代黎族一个支系。近人又称“杞黎”,内中有一部分还被侮辱性的称作“生铁黎”,形容其“顽如生铁,不服教化”。大多居处五指山腹地,历史上与外界接触较少,受汉族影响不大,主要从事刀耕火种的山地农业,迄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