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失帖木儿

阿失帖木儿

①(1250—1309)元朝大臣。畏兀儿人。祖籍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武都王※孟速思之子。史称其“性聪强,能传家学”。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征叛王乃颜,以功,授枢密院都事。被徽仁裕圣皇后召入内廷教皇孙铁穆耳(成宗)及甘麻刺(晋王)字书。二十九年(1292),迁枢密院断事官。大德二年(1298),迁翰林侍读学士。复受命以字学授海山(武宗)。累擢翰林学士、正议大夫。武宗即位,以师恩特拜荣禄大夫、大司徒、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未几,加金紫光禄大夫,领太常礼仪院使。卒,赠太师,追封武都王,谥忠简。②(?—1478)明代瓦刺贵族首领,又译斡失帖木儿、斡失帖木儿·达尔罕·诺颜。也先汗次子(一说为孙),或谓即准噶尔始祖额斯墨特达尔汉诺颜。景泰四年(1453),其父称汗后,被封为太师。天顺、成化年间,率部众驻居漠北,辖地东自克鲁伦河中上游,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广大地区。多次遣使向明廷朝贡,部属受封爵者凡50余人。屡与东蒙古封建主毛里孩等争战,曾败孛罗乃王,迫使毛里孩久居河套,不敢渡河而北,其势颇强。成化五年(1469),部下作乱,拜亦撒哈平章等率众驻牧哈密。实力有所衰弱。一说曾率军西征,兵抵锡尔河,号称“奄擅汗”。

猜你喜欢

  • 昭乌达盟

    内蒙古诸盟之一。清代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克什克腾、喀尔喀左翼8部11旗在翁牛特左翼旗境内昭乌达地方会盟,故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西部为高原状山地,东部为丘陵性台地,西辽河上

  • 卡不本

    藏语音译,唐代汉文译称为“守城官”。吐蕃官名。职责为驻守城池。相当于当时唐朝之“守捉”,或“大城防使”。

  • 宗喀巴传

    书名。全称《世间怙主法王宗喀巴广传》。楚杰王却吉受西藏工布泰钦林寺学者之鼓励而撰。成书于1843—1845年。原书为拉萨木版。详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洛桑扎巴的一生(1357—1419)。有

  • 里正

    金、元村社中的乡级吏役。《金史·食货志》:村社按户口众寡为乡,置里正,以按比户口,催督赋役,劝课农桑。村设主首,助里正禁察非违,下置壮丁,佐主首巡警盗贼。里正,由富民出钱雇募强干有抵保者充之,初供役不

  • 甘麻剌

    1263—1302元朝宗王。又译甘不剌。蒙古孛儿只斤氏。世祖※忽必烈孙,※真金太子长子。幼育于祖母察必皇后处,日侍世祖,深受教诲。至元中,奉命出镇北边,常戒饬部下勿扰民众,甚受汗嘉奖。二十七年(129

  • 布孜尔罕

    见“布素鲁克”(471页)。

  • 康济寺塔

    西夏佛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北韦州城东南隅康济寺内。西夏时期建,为八角密檐式砖塔,共13层,高42.76米。原塔9级,明嘉靖六年(1527)增筑4级。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1985年,宁夏文

  • 蒲蛮

    古族名。元明对今布朗、德昂族先民的称谓。唐南诏时期称朴子蛮。主要居于云南澜沧江以西,即南诏时期的永昌(保山地区)、寻传(云龙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一带)、银生(景东以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等处的大部

  • 乌兰古木

    清代地名。又译乌兰固木。位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西北(即今蒙古境内乌兰固木)。清初为准噶尔部辖地。以其肥沃,宜耕种,噶尔丹统治时期曾为准部屯耕地。康熙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病死后,并于清。清朝政府遣

  • 昭纲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中的统兵官。《百夷传》:“昭纲领千余人”,相当于千夫长,其上有万夫长※“昭录”,其下有※“昭伯”(百夫长)、※“昭哈斯”(伍什长)、※“昭准”(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