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蛮
古族名。汉至宋代长沙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作族称。春秋战国时泛称※蛮方、※荆蛮、南蛮。秦分黔中地置长沙郡,汉改长沙国,故名。晋代始有※槃瓠蛮后裔之说。汉永寿三年(157),举兵屯众于益阳(今湖南益阳县东),至延熹三年(160),逐攻郡界,众至万余人,杀长吏。其民好五色衣服,制裁有尾形。无文字,信巫鬼,重祭祀。以农、鱼猎为生。其地域古有蛮、越、巴、罗诸族居住,今有土家、苗、瑶等民族居住。
古族名。汉至宋代长沙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作族称。春秋战国时泛称※蛮方、※荆蛮、南蛮。秦分黔中地置长沙郡,汉改长沙国,故名。晋代始有※槃瓠蛮后裔之说。汉永寿三年(157),举兵屯众于益阳(今湖南益阳县东),至延熹三年(160),逐攻郡界,众至万余人,杀长吏。其民好五色衣服,制裁有尾形。无文字,信巫鬼,重祭祀。以农、鱼猎为生。其地域古有蛮、越、巴、罗诸族居住,今有土家、苗、瑶等民族居住。
元明傣族土司名。《元史》无载。据《明史·地理志》卷41车里军民宣慰使司条载:“又有元耿冻路,至正七年(1347)正月置,又有耿当、孟弄二州,亦元末置。洪武十五年(1382),俱省入车里。”治所即今云南
19世纪初宗哈(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农民反封建领主斗争。当地广大农奴不堪忍受土司的苛派扰累,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三月,以高罗衣(哈尼族)为“窝泥王”、章喜为军师、朱申(哈尼族)和马哈
位于今山西西北部云中山、句注山迤西,桑干河、汾河上游和黄河东岸一带。分南北两部:北秀容川为契胡尔朱氏所居,北魏时尔朱氏世为北秀容酋长,所居梁郡城当今朔县西北,一说尔朱氏所居秀容应在肆州(治今山西忻县西
战国时期蜀人首领。蜀国开明氏第九世王(一说为第五世王)。将国都由郫邑(在今四川郫县城北2里)迁至成都,去帝号,复称王。俗尚赤,始立宗庙,习礼乐,进一步推行中原文化。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扎敦卫。永乐四年(1406)十一月,扎童、撒儿忽等处女真首领40人入朝贡马,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与撒儿忽卫同时设立。治今何地未详,约在黑龙江下游撒儿布湖附近。
宋代云南大理国碑刻。全称《大理国护法明公德运碑赞》,亦称《威楚德运碑赞摩崖》、《高量成碑》、《德运碑》等。在今云南楚雄市区西20余公里薇溪山石崖上。碑文作者姓名剥蚀无考,自称是“大宋国建武军进士”奉命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托里卫,并说清代有托里峰,在黑龙江城(今爱辉)南60里。
元置。牙兰,一作雅兰。因设于雅兰河(即金代耶懒水,前苏联称塔乌黑河)流域而得名。金代在此曾设耶(押)懒路,后因地瘠,女真猛安户大多迁至恤品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该所千户皂化归附于明。明代为野人
1676—1745清代藏族高僧。出生于青海碌曲河岸德塘巴氏家族。13岁在德塘出家,法名顿珠策仁。19岁朝拜拉萨热振寺,入哲蚌寺郭芒札仓学经,在衮噶沃色前受沙弥戒,受六世达赖仓央嘉错经教。25岁负责建吉
15世纪藏族高僧。又作阿木噶、哑蒙噶巴。西藏聂塘人。据《明实录》载明朝大慈法王释迦也矢弟子。随大慈法王进京,遂留居京师。宣德元年(1426),受明封为“灌顶净修弘智国师”。正统四年(1439),加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