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锦语

锦语

我国部分布依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贵州省荔波县地莪乡和播尧乡的十多个自然村中。使用人约有二三千人,他们大都兼通汉语、布依语或莫语。地莪乡更方村的锦语有35个单辅音声母和数量相当多的唇化、腭化声母。各类声母都有舌尖部位和舌面部位的对立;清塞音除喉塞音外,都有送气的和不送气的对立;鼻音和边音都有清浊的对立(播尧锦语的清鼻音均已浊化);舌面擦音j还有带先喉塞的,清的和浊的对立v和w是对立的音位;浊塞音只有前面都带轻微先喉塞音的一套,而播尧锦语仍保留?b、?d和b、d的对立(播尧的b、d与水语和毛南语的mb、nd对应,只出现于单数调中,它们跟原始侗台语的浊塞音声母?b?d不同,古?b?d声母的词,均已清化念双数调),播尧b、d,古声母的词,在更方已跟?b、?d声母混同。更方锦语有i、e、a、o、u、ə、щ七个元音,作单元音韵母时,所有元音都是长的,带韵尾时,a、i、u有长短的对立;有—i、—u、—щ、—m、—n、—、—p、—t、—k九个韵尾,结合成73个韵母,播尧锦语韵母略少;有6个舒声调和3个促声调。锦语的词以单音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居多,几乎每个音节都有词汇意义。词类没有形态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它的主要语序是svo,除表示数量的定语放在主语、宾语的前面外,其他定语多放在主语、宾语的后面,同时有几个修饰成份时,指示词都放在最后面;状语多在谓语后面,补语都在谓语后面,既有宾语又有补语时,补语有些在宾语前面,有些在宾语后面。

猜你喜欢

  • 慕容威墓志

    唐代吐谷浑人墓志。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刻制。1974年出土于宁夏同心县韦州,今存宁夏博物馆(一说192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存武威文庙)。石方8寸,文盖完好。志上端侧面有粗率的线刻缠枝卷叶花卉一枝,

  • 古篾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剌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剌儿”(433页)。

  • 铁力摆户

    见“图鲁博罗特”(1438页)。

  • 拉藏汗

    约1656—1717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重要首领。原名拉藏鲁贝。博尔济吉特氏。祖达延、父丹增达赖,世掌藏政。康熙四十年(1701)父死,兄丹增旺杰继位。他贪嗜权力,杀兄自袭为汗。以西藏第巴桑结嘉措擅权,

  • 屋托钦

    萨满教巫者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对仅为人祈祷“治病”者的称呼。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但为数不多。不分年龄、性别皆可充当,多是天花、麻疹患者病愈后为之。据说其能请到的神只几种,专治别

  • 库洪

    参见“哈密瓜”(1637页)。

  • 罗卜藏丹津

    ①蒙古族喇嘛学者。亦译作罗卜桑丹津,梵文名苏摩提沙沙那达罗。生活于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上半叶。拥有“固什”称号。为喀尔喀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后移居归化,今呼和浩特)的弟子。著有蒙古著名编年

  • 毫泥

    参见“惰塔”(2273页)。

  • 撒拉口弦

    撒拉族民间弹拨乐器。流行于青海循化、化隆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地。据《清实录》载,其制作在清代“以铁为之”。今系以铜或银打制而成,呈马蹄形状,直径约1寸左右,重不到5克,中间放置一根又

  • 抖些旦阳

    苗语音译,即苗族植树节。盛行于贵州雷山西江一带。以一些小寨为单位,每数年或10年举行一次。通常在初春时节,选寨前为场地,由寨老带领各户成人到场栽树,以示祭祖。事毕,杀鸭宰猪,众人欢宴一堂。由寨老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