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锡伯河

锡伯河

河流名。老哈河支流。辽代、元代称阴凉河,清代,蒙古喀喇沁王改名锡伯河。内蒙古赤峰市茅荆达坝北麓的三条支流汇合而成。全长200公里。至赤峰北与落马河相汇,落马河为阴河,其为阳河。河西岸,风景秀丽,水草肥美,有东围场之称。上游有原始森林,清康、乾时期,热河行营以及外八庙的建筑用材,多取于该地。河岸上辽代建有千佛洞,元代建有龙泉寺,清代建有福会寺、灵悦寺。为喀喇沁部的游牧地。

猜你喜欢

  • 势都儿

    见“失都儿”(590页)。

  • 栖林

    旧时鄂伦春族的他称。亦称麒麟、齐凌、乞林、奇勒尔等。来源有三说:一说因清代鄂伦春族与别族商贾互市地点名齐凌而得名,音转为“麒麟”;二说因其散处大、小兴安岭中以捕猎为业,与“林木中百姓”、“树中人”一样

  • 亲军

    清代亲近皇帝的卫军、禁兵。嘉庆《清会典事例》卷871载:“亲军,系龙骧宿卫”。龙骧,当指天子之下矫健之兵,如龙之腾骧;宿卫,指其职责,宿卫殿廷。其制,于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满洲、蒙古内,每佐领选

  • 那孜宗

    参见“浪卡子”(1943页)。

  • 木雅

    古藏文文献对党项羌及西夏的泛称。藏文称“mi nyag”,汉译“弭药”,或作“木雅”。具体指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东北部的古西夏人后裔住地木雅区。详见“弭药”(1770页)。

  • 帕巴拉

    藏语音译,意为“圣天”。明清时期四川昌都地区格鲁派(黄教)最大活佛之称号。明正统二年(1437),宗喀巴弟子喜饶桑波,于昌都建绛巴林寺,后传寺主位于其弟子帕巴拉。自此,该寺寺主即以帕巴拉之名转世承袭。

  • 舞春

    见“乌春”(329页)。

  • 夸兰大

    满语音译。亦作夸兰达。清初执行某一军事任务时所委任的临时带兵官。授纛。其衔相当于甲喇章京(参领),但待遇则不如;时人也以此名尊称“库主事”(文职正六品)。满语“夸兰”,原喻指“军营”、“庭院”或“库场

  • 小学

    西夏学校的一种。仁宗人庆元年(1144),立于禁中,凡宗室子孙7岁至15岁皆得入学。设教授。仁宗与皇后罔氏时为条教训导。

  • 薄罗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博啰卫,并将正统后设波罗河卫作博啰河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