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锡伯族

锡伯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区。人口172847人(1990)。“锡伯”为本族自称。词义一说为“瑞兽”,或“带钩”;一说是地名。族源说法不一:一说为鲜卑后裔,出自东胡系;一说源于室韦,为通古斯族不同部落结合而成;一说为女真后裔,与满族同源。目前多力主第一说,以室韦、须卜、犀纰、席伯、西伯、失比、喜伯、师比、席北、史伯、西僰皆鲜卑音转。据载,其先世初居大兴安岭鲜卑山一带,魏晋南北朝时因战乱影响,众渐南移,其中一部分仍析居嫩江、绰尔河、松花江流域一带。明代隶于蒙古科尔沁部。17世纪中叶以前,相继居住于墨尔根(今嫩江)、齐齐哈尔和伯都讷(今吉林扶余市)等地。满族兴起后,部众被编入满洲八旗,发往东北三省及北京等地驻防。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木之乱、统一西北地区时,为巩固西北边防,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遣其兵1000人,合眷属共4000余人,自盛京徙居伊犁,编成7牛录,称为锡伯营。其人原为打牲部落,主要从事狩猎和游牧,西迁后逐步转向农业。为发展生产,嘉庆七年(1802),营总管图默特在广大兵民支持下,主持开凿总布察尔大渠,引伊犁河水灌田,为新疆的农业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19世纪20年代,张格尔发动反清叛乱,该营官民,与新疆各族人民密切配合,予叛军以沉重打击。在喀尔铁盖山战斗中还生擒 张格尔。六十至七十年代,沙俄扩张主义势力和阿古柏侵入新疆时,曾多次协同清军,英勇奋战,为收复伊犁和南疆立下战功。1944年,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爆发,察布查尔锡伯族人民组织骑兵,连积极参加斗争,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和迎接新疆和平解放而努力。居住于东北的锡伯族人,在反对日本侵略者及反封建的斗争中,也屡建殊勋。1946年和1949年,两地锡伯人分别获得解放。新疆锡伯族因居住集中,仍操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以满文为基础创制的民族文字。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原通用满文,后改用汉文。多信仰萨满教、喇嘛教。解放后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在新疆原宁西县建立察布查尔自治县,进行一系列社会改革,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猜你喜欢

  • 鸟占

    旧时台湾高山族人流行的一种占卜方法。过去高山族人出猎、建屋、开垦、婚姻、祭祀等重大事情进行之前,必先占卜以问吉凶。鸟占是其中之一。通常以一种艳头鸟(高山族称“西西里”)飞行的方位、数量和鸣声的长短、缓

  • 薛禅

    蒙古语音译,意为“聪明”、“贤者”。又译彻辰、车臣。“薛禅者,聪明之谓也”(《元史·畏答儿传》),“犹华言大贤也”(《元史·乃燕传》)。蒙古贵族常以其为尊号,或赏赐有功之将臣。成吉思汗高祖屯必乃、岳父

  • 把汉比吉

    约1546—1615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女领主。又称大成比吉。※俺答汗孙※把汉那吉(大成台吉)妻。隆庆四年(1570),随把汉那吉至大同投明,受到明朝厚待。同年、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和议,遂同归土默特。奉

  • 普颜不花

    元朝官员。字希古。蒙古族。倜傥有大志。至正五年(1345),由国子生登进士,授翰林修撰。旋迁河南行省员外郎。十一年(1351),调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与章伯颜、道童一起奋力抗御农民起义军的进攻,日夜坚

  • 兀答剌儿

    见“兀提剌耳”(111页)。

  • 银山道行军总管

    官名。唐伐焉耆之行军建置。又作西州道行军总管。焉耆王龙突骑支臣于西突厥而叛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以安西都护郭孝恪为行军总管,以焉耆王弟栗婆准为导,率步骑3千进讨,俘突骑支而返,留栗婆准统摄国事

  • 瓜里

    见“括里”(1620页)。

  • 兮腊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辽世宗宫卫※积庆宫下之一石烈名兮腊。

  • 晾马

    蒙古族控马、吊膘之方式。蒙古族自古以畜牧、狩猎为业,马匹与其衣食住行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围猎、作战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其战士一般都备有两三匹强劲的战马,或长途奔袭,克敌制胜,或迅速撤退,使追兵望尘莫及,

  • 昔博赤

    即“昔宝赤”(13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