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遥辇氏

遥辇氏

唐代契丹氏族名。为继※大贺氏后契丹部落联盟核心氏族。因其族人长期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故亦为这一时期契丹部落联盟的名称。唐玄宗时,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内讧,开元十八年(730),军事首领※可突于杀亲唐首领※邵固,另立遥辇氏部落首领※屈列为洼可汗,投附突厥。至是,大贺氏部落联盟时代结束,代之以遥辇氏部落联盟时代。这是契丹开国前第三个历史时期,也是最后一个部落联盟时代。这一时期从洼可汗始,中经※阻午可汗(名迪辇俎里,唐赐名李怀秀)、胡剌可汗(一说名李楷洛)、苏可汗、巴剌可汗、昭古可汗、※耶澜可汗(名屈戍)、※鲜质可汗(名习尔)、※痕德堇可汗(名钦德),共传9世,170多年。遥辇氏部落联盟初期,契丹拥有8部,即:※旦利皆、※乙室活、※实活、※纳尾、※频没、※纳会鸡、※集解、※奚蕃。阻午可汗时(735年被推举为汗),整顿为20部,可知有:※迭剌、※乙室、※品、※楮特、※乌隗、※突吕不、※涅刺、※突举、※右大部、※左大部,凡10,并前8部共18部,逸其2。时该氏族亦析之为3。开元十八年契丹投突厥后,即受唐兵征讨,二十三年(735),唐诱※过折杀洼可汗新立后,契丹重又附唐,唐封其为北平郡王,拜特进检校松漠都督府都督。时契丹与唐关系良好。天宝二年(743),遣刺史等80人赴唐。四年,阻午可汗受唐赐名,尚静乐公主,封崇顺王,继领松漠都督。后因受唐营州都督安禄山侵扰,一度附突厥、回鹘。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复归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唐封云麾将军,赐“奉国契丹之印”。天四年(907),继痕德堇可汗之后,※耶律阿保机称帝,结束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遥辇氏后渐与大贺氏、※世里等共为※“三耶律”。契丹开国后,以耶律为国姓,该氏族成员为皇族,地位尊贵,称“遥辇九帐”(遥辇九可汗后裔)。

猜你喜欢

  • 孝堆

    藏语音译,意“侍从”、“官员”等。旧时西藏对低级官吏的泛称。其中原西藏地方政府和各大活佛属下者,均占有世袭的※封地和农奴,属于农奴主阶级。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已逐渐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大长和国

    唐末继南诏之后建立的政权和国号,亦作“长和国”。唐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902),南诏国(后期称大封民国)第十三世王舜化贞卒,清平官※郑买嗣(白蛮)乘机灭蒙氏王族,夺取政权,建此国号,都羊苴咩城(在

  • 冯仆

    陈朝岭南地方官吏。字龙贤,号独统。南越俚人女首领※洗夫人之子。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受母命率岭南诸首领至建康朝陈,被封阳春郡太守。宣帝太建元年(569)十月,广州刺史欧阳纥反,又奉母命率南越诸酋长

  • 庐江蛮

    东汉对西汉武帝时迁往江淮之间的东瓯、闽越人称谓。亦称“九江蛮”。据《史记·东越列传》载: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王望遣使“告急天子”。武帝令严助“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而去”

  • 乌兰哈达

    见“赤峰县”(1013页)。

  • 海伦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中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升置,治所即今黑龙江海伦县。辖域东界兴东道,南接绥化府余庆县,西邻龙江府,北连讷河厅。府境沿革与※呼兰、※绥化2府略同。光绪二十四年(1898),

  • 珍州

    古州名。唐贞观十六年(642),以夜郎开山洞置。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天宝元年(742),改为※夜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珍州。元和三年(808),复置,旋废。北宋大观二年(1108),复置,移

  • 撒剌儿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沙兰卫。永乐四年(1406)闰七月,忽刺温三角等处女真首领吉里吉纳、者哥难等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与双城等四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宾县南舍利河流域。

  • 丁炳

    明书法家。字中耿,号僴斋。福建晋江(今属泉州市)人。回族。好作诗。工书、善楷书。其字方正端庄,为时人所称赏。

  • 章朗六措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一作“章朗六部”。藏语音译, “章朗”为河名(又称“鲍罗里河”),意为“蚊(蜂)沟河”。18世纪初按地域区划的六措为:申略措、桑德措、里措、南西天德邦措、曲措和德让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