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磨赞普愿文

达磨赞普愿文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34号卷子。全卷50行。为吐蕃末代达磨赞普的礼佛发愿文。当写于公元836—842年间。卷首载:“赞普天子乌东甸(即达磨赞普)之功德发愿”。卷尾四个汉字为“赞普愿文”。愿文多以“乌东甸”及“我等”(指臣工)的名义发愿。文载:“赞普乌东甸陛下及我等,以身、言、意对如下予以顶礼:十方三时之如来佛、三身体相所集之一切诸佛、诸忧檀那佛法、十二分殊胜佛法、诸具大菩提心之圣僧、八大听闻之补特伽罗、持德威光辉戒律之(大德)、一切同时显示喜怒体相之诸神。今对福田、众生之吉祥及三宝,将人(似指奴隶)、农牧业(产品)、牲畜、华盖、伞、饰物、果品、香等诸凡一切供品,予以供养。此外,尚有无尚珍贵殊胜三供物,此一切诚心予以供奉。”愿文还表示,要消除十恶等引起的病疫及早逝现象,以保护佛法及王朝政务,并要勤转法轮,求得长生不死,永生菩提;崇信十善,以主动之力使众生获得解脱,造益众生,平安快乐;保护寺院、敬献佛灯,让灯盏布满世间,所献灯油多如大海,所献万物精华堆积如山;扫除愚人,愿众生成为智者,求三界众生不死;断除魔障、修葺旧寺、新建寺院、佛象;愿众生有菩提智慧,供奉般若波罗密多佛经,愿由此通晓大乘佛法及其义理;最后决心过去、现在及将来永施善业,令一切众生集于佛经教导之下,祈求梵天、帝释、四大天王及十天众等诸神赐以加特(祝福),并求不再发生危害赞普乌东甸身体之障碍,望多加保佑。此愿文为吐蕃遗存的少量古藏文文书之一,对研究古藏文及吐蕃宗教信仰,特别是吐蕃王室对佛教的政策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愿文内容表明达磨赞普初曾崇佛,非如藏史所云达磨一向反佛。

猜你喜欢

  • 额色尹

    ?—1790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喀喇玛特系和卓。号额尔克和卓。维吾尔族。叶尔羌(今莎车)人。玛木特玉素普次子喀喇玛特和卓孙,※布拉呢敦、※霍集占从叔父。早年被准噶尔贵族胁徙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

  • 松巴呼图克图五世

    见“罗哲彭措南杰”(1423页)。

  • 达垅万户

    元代乌思藏地区万户之一。又作达万户、达垅巴万户,《元史》作思答笼剌万户。世祖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总制院),命八思巴国师(后升号帝师)领院事,管理全国释教及吐蕃事务。二十五年(128

  • 木箭

    契丹王朝的一种符契。一对。内箭为雄,外箭为雌。皇帝行幸时使用。车驾还宫时,閤门使执雄箭,勘箭官执雌箭,比较相合,而后方允入宫,详见“勘箭仪”(1984页)。

  • 吾都里

    地名。又名斡朵里、鄂多里。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西牡丹江与松花江会合处马大屯。元时曾在此设置斡朵怜军民万户府,为女真水达达路所辖五个军民万户府之一。建州女直先世居此。元末明初,清太祖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

  • 勉语

    自称“勉”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近百个县的部分山区。海南省的苗族使用的语言属于勉语。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以及近年来逃难

  • 夷离毕院

    见“夷离毕”(760页)。

  • 元书后妃公主列传

    书名。清毛岳生撰。1卷。为作者所著《元书》存而未佚部分。《元书》亦未竟,仅撰有诸表、《考辨》数卷及后妃、公主二传,表及《考辨》均佚,惟二传犹存。对《元史》有所增益。《后妃传》中烈祖后诃额伦、太祖后忽阑

  • 上驷院

    清代官署名。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1661),改名为阿敦衙门。“阿敦”满语意为“牧群”、“马群”,即管理牲畜、训育御马的机构。专为皇帝、后妃、皇子巡幸出游、围场射猎提供马匹。康熙十六年(1677),

  • 约波

    藏语音译。此称吐蕃时已有。意“男仆”、“男佣人”。女仆、女佣人则称“约么”。在解放前西藏农奴制社会中,长年性佣人,多对主人有人身依附关系,不能自由离去。终身为仆者,称为“才约”,是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