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波噶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创始人为达波拉杰,宋宣和三年(1121),其在前藏达拉岗波(在今雅鲁藏布江北岸加查县和朗县之间),建达拉岗波寺,收徒传法,创立该派。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载,其融合于噶当派的教法及(其师)米拉日巴的密法,而以“大印”为主,形成自己体系。著有《解脱道庄严论》,为该教之代表作。其在世时该派未得以光大,后其四大弟子使该派得以宏扬,并形成帕竹、蔡巴、噶玛巴及止贡巴四大派。四派所传大同小异,唯某些修习方面有所侧重及突出,实为同源分流。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创始人为达波拉杰,宋宣和三年(1121),其在前藏达拉岗波(在今雅鲁藏布江北岸加查县和朗县之间),建达拉岗波寺,收徒传法,创立该派。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载,其融合于噶当派的教法及(其师)米拉日巴的密法,而以“大印”为主,形成自己体系。著有《解脱道庄严论》,为该教之代表作。其在世时该派未得以光大,后其四大弟子使该派得以宏扬,并形成帕竹、蔡巴、噶玛巴及止贡巴四大派。四派所传大同小异,唯某些修习方面有所侧重及突出,实为同源分流。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伦春语音译。“勒”字亦作“乐”或“尔”。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据说是主管人畜患癫痫病的神。神偶是在一块方布上画龙、蟒各两条,凶鸟两只,太阳、月亮各1:再用木刻1个1只
伊克昭盟“独贵龙”运动领导者。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人。19世纪50年代,本盟王公贵族加重对牧民的剥削和压迫,索取大量驼马、银两献清,以讨取恩宠赐爵。咸丰八年(1858),与朱勒杰尔嘎拉、德勒格尔等组织
元代傣族土司。据《元史·成宗纪》载,元贞二年(1296),云南省臣也先不花征乞蓝,拔瓦农、开阳两寨,其首领答剌率众降,以乞蓝部改置云远路军民总管府。治所在今缅甸喀钦邦孟养。《元史·地理忠》作“至元二十
见“耶律休哥”(1310页)。
吐蕃雅隆部落早期赞普。又称杰多日隆赞。赞普岱珍赞之子。相传从其起,始有赞普王族与平民结婚的习俗,其与民女梅萨露洁结婚,生子赤赞囊,标志吐蕃王族血缘观念及界限的崩溃。
成吉思汗时期秃麻(马)部人的大规模起义。成吉思汗建国后,秃麻部首领带都剌·莎合儿降附于蒙古国。其后,巴阿邻部豁儿赤那颜被获准到秃麻部挑选30名美女,激起秃麻人反抗,将其扣留。太祖十二年(1217),成
见“卡特万会战”(547页)。
1656—1729清朝大臣、水利专家。满洲正白旗人。纳喇氏。字笃之。初由内务府主事调永定河分司。康熙四十二年(1703),奉旨修浚永定河。随康熙帝南巡阅河至淮安,奉命修造挑水坝数座,如期竣工。回京后,
内蒙古巴林左旗寺庙。清康熙二十年(1681)建于林东镇北山。蒙古语称赛音白斯古郎吐庙。乾隆二十年(1755),西藏达赖喇嘛派坎布道布丹却吉扎拉僧至此,为第一任活佛。民国十九年(1930),因军阀崔兴武
见“定边左副将军”(15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