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夏巴
明代西藏地方封建势力首领名。据《十六法》载,其先祖为上天之子。辛夏巴名辛夏才旦多吉,又号称“人王辛夏才旦多吉”。初仅系※仁昱巴之一家臣,嘉靖四十四年(1565),乘仁蚌巴属民起义之机推翻仁蚌巴1后藏政权,取而代之。与噶玛巴及觉囊巴两教派联合,势力渐强。有9子,最著名者为噶玛土道囊杰、衮邦拉旺多杰及格萨尔化身噶玛丹迥旺波。此三人之子(按:似即兄弟共妻)即噶玛彭措南杰。上述后二人即藏族史中所说之藏巴汗之子,创建藏巴汗地方政权。
明代西藏地方封建势力首领名。据《十六法》载,其先祖为上天之子。辛夏巴名辛夏才旦多吉,又号称“人王辛夏才旦多吉”。初仅系※仁昱巴之一家臣,嘉靖四十四年(1565),乘仁蚌巴属民起义之机推翻仁蚌巴1后藏政权,取而代之。与噶玛巴及觉囊巴两教派联合,势力渐强。有9子,最著名者为噶玛土道囊杰、衮邦拉旺多杰及格萨尔化身噶玛丹迥旺波。此三人之子(按:似即兄弟共妻)即噶玛彭措南杰。上述后二人即藏族史中所说之藏巴汗之子,创建藏巴汗地方政权。
见“萧仲宣”(1993页)。
见“信牌”(1687页)。
见“领民酋长”(2075页)。
见“全宁路”(830页)。
一作“仁懿皇后之诬”。辽朝后期宫内争权斗争中制造的冤案。懿德皇后(死后追谥“宣懿皇后”)名萧观音,为辽道宗耶律弘基皇后。年十三,纳为妃,清宁元年(1055),道宗即位,立为后。史载其姿容冠绝,幼通儒学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又称光塔寺。俗称狮子寺、龙凤寺。位于广州。与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清真寺并称为中国东南地区四大古寺。相传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一说建于宋代,元朝至正十年(1350)以及明清两代
古城名。故址在今青海黄河南岸贵德县南。古西羌之地。东晋末年,吐谷浑王阿柴(才)建。十六国时,后凉吕光得其地置郡,治所在浇河城。寻为南凉秃发乌孤所取。后复入吐谷浑。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423),拜阿柴为
即“大对卢”(81页)。
“潭马”,契丹语。是作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大潭马为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下之一瓦里。是宫下另有一瓦里
元初迦叶弥儿高僧。一作兰麻。西域筑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人。姓伽乃氏。早年学佛有成,随兄斡脱赤往蒙古,受元太宗窝阔台礼遇。元定宗贵由师事之,时称罽宾(即克什米尔古称)大师。宪宗八年(1258),奏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