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赤德松赞兴佛盟书

赤德松赞兴佛盟书

又作桑耶寺兴佛盟书。赤德松赞执政之时(798—815年),在今拉萨河下游建噶琼多吉英寺之后,决心在吐蕃永世弘扬佛教。为此召集王妃、小邦王子、宰相钵阐布及各级文武大臣共同盟誓兴佛。所立盟文以金字写在磁青纸上,储于合金(颇罗弥)箱内,其原本存桑耶寺,有附本录用。兴佛盟文称“世世代代永不毁灭佛法”,“任何时候均信守遵行盟文。”并规定赞普年幼即需以佛僧大德为“善知识”,学习佛法,至亲政时止。又规定从寺院中选出“世尊之宗师,”执行诏令,掌管寺院,并委任为善知识。而寺院僧人“不得为他人之奴,不得强行征税,不得随俗而受诉讼。”又申明供养三宝“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抛弃。”盟文最后由盟誓者署名为证。盟誓者共86人,有王妃、小邦王子、钵阑布、大论、囊论、悉南纰波(外相)、王侯、将军、外臣(纰论)、及高级尚论、讬等官员。此盟文对研究吐蕃佛教及吐蕃官制等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 百越

    亦作百粤。其名始见于战国晚期《吕氏春秋·恃君篇》。古代南方越人一种泛称或总称。以支系繁多,故名。包括句吴、于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滇越、山越等,“各有种姓”。其分布甚广。据《汉书·地理志》

  • 白马羌

    ※西羌的一支。又称广汉白马羌。原居河湟地区。秦献公初立(前384),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甘肃渭源),诸羌畏秦之威,相率外迁,该部徙居广汉地区,与夷、氐杂处,故有“六夷、七羌、九氐”之说。东汉建武十

  • 德昂

    德昂族自称。亦作纳昂、尼昂、达昂。“昂”,德昂语“山洞”、“岩洞”之意,“德”、“纳”、“尼”、“达”为尊称的附加语,意即“住在山洞的人。”相传开天辟地时,洪水泛滥,大地淹没,人类濒临灭绝,只有少数人

  • 黑洞钱

    旧时云南德宏户腊撒(户撒、腊撒的统称)地区阿昌族嫁女时索取的身价钱。解放前阿昌族青年男女有恋爱自由,但结婚不能自我作主,乃由父母包办,盛行买卖婚姻。当男方家向姑娘家求婚时,姑娘家常依据对方的经济情况尽

  • 伙头

    云南耿马、孟定傣族土司地区的村寨头人。由※新爷、※郎爷推荐,经土司批准任职,不世袭。在政治上行使管理本村寨的行政权。享有头人田,作为给土司服务的报偿,去职时田需退回。代表群众向土司领取土地,并代表土司

  • 八白室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灵堂。亦称八白宫。南宋宝庆三年(1227),成吉思汗率乒征西夏、金途中,卒于六盘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南),遗体归葬于不儿罕哈勒敦山(今肯特山,一说葬于起辇谷)。为防止后人盗掘

  • 内务府三旗护军营

    即包衣护军营。清代包衣禁卫军之一。设于顺治(1644—1661)初,初隶领侍卫内大臣,后改隶内务府,几度于两者之间交替易辖。迄雍正元年(1723),最终定隶于总管内务府大臣。三旗各设:护军统领(正三品

  • 彭胜祖

    明代湖广保靖州土官。土家族。保靖州(今湖南保靖县)两江口长官彭武之子。成化(1465—1487)中,以功授两江口长官,随司理事,无印署。成化六年(1470),奉调从征广西断藤峡(即大藤峡)瑶民暴动及襄

  • 鄂尔多斯部

    蒙古部名。明代译作“袄儿都司”或“阿尔秃斯”。原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居河套,掌右翼,为鄂尔多斯济农。子衮必里克墨尔根于明嘉靖(1522—1566)中继据其地。有子9人分牧而

  • 阿热

    唐代※黠戛斯君长之称。驻牙青山(今叶尼塞河上源阿巴坎以西),周围立栅为垣。生活与众不同,用毛毡作帐,称为“密的支”;服貂、豽皮衣,冬戴貂皮帽,夏戴镶金扣白毡帽;除食肉及马酪外,还吃当时极为稀罕的面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