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袭殓

袭殓

朝鲜族丧礼之一。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给死者净身,换寿装谓之“袭”。入棺事宜,谓之“殓”。袭的具体做法是:病人死后,脱去当时所穿衣服,用泡紫檀香水,按头、手、上下身顺序擦洗全身。梳好头发,将落发存于标有“发”字样的小布袋中。再剪去手、脚指甲,将其分放于标有左、右手、脚字样的4个小布袋中。把棉布或丝绸做的寿衣,按先下后上的顺序给死者穿戴即成。殓的具体做法是:入棺前,先用麻布或棉布将尸体捆7道,放在“七星板”上,将装有指甲的小布袋按所标分别放在死者的左、右手、脚之侧,再将装有落发的小布袋置于头顶上方,然后用白布覆盖全身,盖棺。棺盖两头分别写“上”、“下”,以示头、脚之别。最后棺盖上蒙红布,写白色字,如死者是男,就写“某官(无官职者则写学生)某贯某公之柩”;是女,就写“某封”,无封者则写“孺人某贯某氏之柩”。

猜你喜欢

  • 奕洛韩

    即“慕容涉归”(2441页)。

  • 独龙语

    我国独龙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同县的怒族也使用独龙语。另外,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的部分地区,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12

  • 土黑勒威勒

    清初科罪之名。满语音译,“判罪”的意思。满洲统治者对官吏犯罪较轻者多采用罚银以示薄惩,这种科罪方式即系此称。天命(1616—1626)中,“定若干两银之罪”的事例见诸文献者不胜枚举。此制起由清太祖努尔

  • 桂海虞衡志

    地方志书。宋范成大(1126—1193)撰。字致能,吴郡吴县即今江苏苏州市吴县人。原书3卷,今存1卷。作者曾任静江府(治今广西桂林市)知府,广南西路(今广西)安抚使2年,对当地风土人情比较熟悉。该书系

  • 那嵩

    ?—1659明末清初云南元江土知府、抗清志士。字岳生。傣族。一说原为元江土司族属,世守他郎寨,土司绝嗣,嵩杀其族长老木龙遂为土知府;一说是“世袭土府”。自幼勤奋好学,读书不倦,筑楼藏书数万卷。为政遵守

  • 马吉符

    1876—1920清末官员。字竹君,安徽怀宁人。回族。清末伏附贡生。曾肄业安庆鸣凤书院,博览群书,精英、日语。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四川提督马维麒幕宾。次年入西藏供职,历任拉里、后藏、靖西同知,

  • 西摄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岭由”,枢密六大之一,位在第三。

  • 大兴国

    ?—1183金大臣。海陵王赐名邦基。渤海人。大氏。熙宗时,为寝殿小底(内侍),权近侍局直长,备受亲信,掌管宫殿符钥,自由出入宫禁。皇统九年(1149),因无故被熙宗杖笞,怀怨,与右丞相完颜亮同谋弑熙宗

  • 拓跋毛

    鲜卑拓跋部有史可稽之最早酋长。率众驻牧于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洞一带。史称其“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周围部落,莫不率服。道武帝天兴(398—404)初,追谥成皇帝。

  • 牟尼赞普

    781—798吐蕃赞普。又称托波牟尼赞普。汉籍作足之煎。797—798年在位。赞普※赤松德赞与蔡邦萨玛杰之子。生于杰玛宫。崇信和极力扶持佛教,每年举行“四大供”或“四大祭祀”,即分别在桑耶寺、拉萨大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