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肯萨林
锡伯族旧婚俗之一。意为“磕头宴”。主要流行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等地。为订婚后的一种仪式。在男女双方结亲并择定婚期后,男方须在女家举办一次中型宴席,招待女方直系戚属,并将准备好的彩礼送至女家,表示男方叩请女方亲属正式缔结婚约,故称。行过仪式后,便意味着双方已缔结婚约,从此不得反悔。任何一方悔婚,都会被认为不光彩。倘若女方悔婚,则要受社会舆论指责。由于多数青年都须至结婚时才能见到配偶,故婚后家庭不睦的情况甚多,有的甚至造成家庭悲剧。
锡伯族旧婚俗之一。意为“磕头宴”。主要流行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等地。为订婚后的一种仪式。在男女双方结亲并择定婚期后,男方须在女家举办一次中型宴席,招待女方直系戚属,并将准备好的彩礼送至女家,表示男方叩请女方亲属正式缔结婚约,故称。行过仪式后,便意味着双方已缔结婚约,从此不得反悔。任何一方悔婚,都会被认为不光彩。倘若女方悔婚,则要受社会舆论指责。由于多数青年都须至结婚时才能见到配偶,故婚后家庭不睦的情况甚多,有的甚至造成家庭悲剧。
亦作“撒达”,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老人”之意。金初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阿注阿之次甥即名撒达。
见“罗武”(1415页)。
1880—1936革命烈士。原名肖福祯。四川成都人。回族。家贫,幼聪颖,勤奋,就读于成都清真西寺,学习阿拉伯文及伊斯兰教经典。结业后任该寺开学阿訇。1923年任中坝县清真寺阿訇,举家迁此。1935年4
见“鞑靼”(2488页)。
见“盆奴里国”(1706页)。
辽道宗朝边将。名又记作阿鲁扫古。字乌古邻。契丹族。为皇族孟父房后人。重熙(1032—1055)末年,为祗侯郎君。道宗清宁(1055—1064)初年,加安州团练使。大康(1075—1084)时,历怀德军
?—1686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康熙十三年(1674),以护军校随定南大将军希尔根征耿精忠至江西,破敌总兵朱衣甸于会浦,又败伪左都督算可动等于新昌县之北山。十四年(1675)四月随内大臣希尔根击8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正兴年号。1149—1155,凡7年。
清代西藏第穆寺高僧。藏族。掌办商上事务第穆呼图克图与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不合,被害。清朝革除十三世达赖名号后,他偕同布赉绷寺(哲蚌寺)洛岭扎仓喇嘛察阿甲养摄尔扎、工康洛桑登周等人联名为第穆呼图克图鸣
见“榕江县”(24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