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藏文大藏经

藏文大藏经

以藏文翻译和撰写的佛教典籍。初称※《甘珠尔》和※《丹珠尔》。吐蕃时期只有译经的目录集,如《秦浦目录》、《旁搪目录》及《登迦目录》,前两者已失,今仅存后者。最早版本为西藏纳塘寺古本。始于元仁宗(1311—1320年在位)由该寺高僧久丹日巴日迟(旧译释尊剑,山南人)及其弟子嘉木样巴克什、卫巴洛塞哇强求益西、译师索南约斯、汇若绛秋朋等,搜集不同版本,精心校勘,编纂而成,缮写了第一部手抄本《甘珠尔》及《丹珠尔》佛经,即首部写本藏文大藏经,藏纳塘寺妙音殿内,此后各种写本相继问世,诸如布顿大师精校本蔡公塘《甘珠尔》,即蔡巴甘珠尔夏鲁寺元《甘珠尔》及《丹珠尔》。以夏鲁寺为蓝本,又先后在仁蚌、泽塘、贡嘎、丹萨梯等地广为缮写。江孜第斯热丹衮桑帕巴又以纳塘《甘珠尔》为蓝本,经大译师图杰贝详加校定,写成名为《甘珠尔江孜天邦玛》大藏经。最早刻本始于明永乐之际,即永乐八年(1410)以宗喀巴校订之蔡巴《甘珠尔》为蓝本,在南京“刊梓”的《甘珠尔》。是为国内第一部刻本藏文大藏经。十二年(1414),明帝曾将该版《甘珠尔》赐萨迦派高僧正觉大乘法王昆泽思巴。此刻本为赤字版,附有汉藏文对照的永乐帝之《大明皇帝御制藏经赞》及《御制后序》。原存萨迦寺,今藏布达拉宫。此部《甘珠尔》经原为108函,今存106函。迨万历三十三年(1605),又在北京以永乐版为蓝本刻成黑字版《甘珠尔》藏文大藏经,史称万历版大藏经。此外又有天启元年(1621)纳西族木增土司刊刻之丽江版《甘珠尔》(后移里塘寺,又称丽江一里塘版《甘珠尔》)、清康熙六十年(1721)至雍正九年(1731)卓尼版、雍正八年至十年(1730—1732)纳塘版以及德格版、库伦版、拉萨雷巴版、拉嘉版等《甘珠尔》。其《丹珠尔》部成书晚于《甘珠尔》部。1334年(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夏鲁吉祥衮噶顿珠做施主,由布顿大师编出第一部藏文《甘珠尔》经,存于夏鲁寺金殿,并同时编出经目,即《丹珠尔目录如意宝珠》,后以此为蓝本又编出纳塘寺版。约在1682—1705年间,第斯桑结嘉措又写成金字本《丹珠尔》经文集,存于布达拉红宫奴玛甫神殿。刻印本则始于雍正二年(1724),谓之北京版《丹珠尔》。此外有1737年德格版,1741年纳塘版,1753—1772年卓尼版《丹珠尔》,嘉木样吉美旺波又为此编制了《佛语释意丹珠尔目录如意宝蔓》。《甘珠尔》及《丹珠尔》合为全藏藏文大藏经,一般只有《甘珠尔》经,则为单藏藏文大藏经。各版大藏经虽内容大体相同,但在编排次序、收文倾向、雕版、经纸大小、字体颜色、夹经版形制、经文精细度、经藏序言、插图与否等,都各具特色。明永乐、万历版在各方面均具备,堪称豪华珍本,但错字较多;德格版以收各家之言著称;拉萨版以注重收集格鲁派论著为特色;卓尼版以全藏而文字秀丽闻名;纳塘版以校勘精确誉满于世。上述雕版除德格版、拉萨版尚存外,其余雕版均先后毁失。有关内容参见《甘珠尔》(482页)、《丹珠尔》(377页)。

猜你喜欢

  • 纳噶拉则

    参见“浪卡子”(1943页)。

  • 弩而哥

    见“奴儿干都司”(647页)。

  • 廉米只儿海牙

    元朝大臣。汉名恂。畏兀儿人。魏国公※布鲁海牙孙,恒阳王※廉希宪次子。仁宗时,仕至江南行御史台中丞。延祐七年(1320),英宗即位,任中书平章政事。至治二年(1322)三月,与参议中书事张养浩等董理国学

  • 长白山女直国

    辽代回霸女真诸部之一。亦称长白山部。因居长白山地区,故名。其下有众多小部,《辽史·圣宗纪》开泰元年正月条有,“癸未,长白山三十部女直酋长来贡,乞授爵秩,”史失记诸部名。辽在其地设长白山女直国大王府,任

  • 袞却伦珠

    1497—1557明代藏传佛教萨迦派名僧。藏族。《增续正法源》佛教史(又称《宝天成教史》、《袞却伦珠佛教史》)作者。该书分两部,第一部为袞却伦珠所作,第二部为桑结彭措(1649—?)所作。全书228页

  • 黑大汉

    清咸同年间贵州侗族农民起义首领。贵州黎平县六洞人。侗族。咸丰五年(1855),响应姜映芳起义和白莲教黄号军,率六洞人民起义,反抗清政府的横征暴敛。七年(1857),拥众万余人,攻占永从县城(今分属黎平

  • 完颜沃侧

    ?—1161金将领。女真族。完颜氏。大将※完颜麻吉子。年17年从军,从拔离速击败辽将马五。太祖天辅六年(1122),父死,领其职。从完颜宗望攻宋,追康王于江淮间。师还,驻东平。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

  • 众狄

    春秋时狄人的一部分。亦称群狄。为赤狄、白狄、长狄之外的北狄诸部落,包括有名称记载的丽土之狄、狄祖等,一说还有徐、蒲等。姬姓。初分布于晋东南一带,后北迁太原,再迁晋北。先与赤狄、白狄、长狄等组成部落联盟

  • 察罕托洛亥

    地名。又作“察罕托罗海”,蒙古语,“察罕”谓“白”,“托洛亥”谓“头”,意译为“白云山”。亦名察罕城。位于青海省哈拉图西,南滨倒淌河。清圣祖亲征噶尔丹,遣使宣谕青海诸部,会盟于此。雍正元年(1723)

  • 吞阿娄拔悉利邲咄陆可汗

    见“咄陆可汗”(13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