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与路
金代地方行政建置。归上京路统辖。为金代最北边的路。金初置万户,海陵王(1149—1160在位)时,罢万户改置节度使。承安三年(1198),设节度副使。治所遗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古城。治所南至上京670里、东至胡里改1400里,北至边界火鲁火疃谋克3000里,达今外兴安岭。
金代地方行政建置。归上京路统辖。为金代最北边的路。金初置万户,海陵王(1149—1160在位)时,罢万户改置节度使。承安三年(1198),设节度副使。治所遗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古城。治所南至上京670里、东至胡里改1400里,北至边界火鲁火疃谋克3000里,达今外兴安岭。
西夏译经者称号。直译为都译勾管作者。主持西夏译经事,常以国师担任。景宗时为国师白法信,惠宗时为国师白智光。在《西夏译经图》中智光端坐译场正中。
纪传体断代史书。隋唐之际令狐德棻(583—666)等撰。50卷。德棻为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关陇贵族,北周大将军令狐整孙。随李渊建唐,官至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弘文馆、崇贤馆学士。颇有文名,曾
?—1868清咸丰年间苗族起义首领。贵州凯塘(今凯棠)人。苗族。家贫,少习武功,素有“百人敌”之称。咸丰(1851—1861)初,受白莲教和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与苗民※高禾组织台拱、黎平、古州(今榕江)
即“睛州”(2357页)。
高车之一部。又称阿伏至罗国、阿至罗国,亦称副伏罗氏、覆罗氏。高车十二姓之一。原分布于贝加尔湖以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5世纪初,柔然统一漠北后,役属于柔然。北魏太和十一年(487),该部首领阿伏至罗为
见“叔孙建”(1380页)。
珞巴族部落名。又称都都。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札纳”,西方文献称“朱利嘎答”,意为“剪发的人”,或称“米什米”。据察隅义都人称,其祖先从巴塘一带向西南迁移至察瓦弄,然后向西再迁至波中、阿古雅山
1904—1947蒙古族革命烈士。蒙古名吉鲁木图。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人。1927年入东北大学理工学院建筑系学习,1932年参加东北抗日军蒙边骑兵队,任支队参谋长。1934年投奔德王,任蒙政会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不答惕、不答安惕、不答安、博歹阿替。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其始祖为篾年土敦之第六子合阑歹(《史集》称为屯必乃汗第五子巴惕古勒乞)。约宋淳熙十六年(1189),在※十三翼之战”中,为
1133—1203金官员。本名宋浦。盖州(治今辽宁盖县)人。女真族。姓斡勒。通女真、契丹字。历任兵部、枢密院、尚书省令史,由大理寺知法,迁右三部司正。练达边事,尝奉命使北边部族,得马4千余匹而归,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