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与俦
清代教育家。贵州独山人。布依族。字犹人,一字杰夫,又字寿民。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散馆出知四川盐源,以丁忧去职。自嘉庆十四年(1809)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任遵义府学教授达30余年之久,教学成果显著,主张“读书讲求实用”,认为“经典所载,孰非师法,事事而思其用,则读一卷书,自有一书之益。”力主招收下层土民子弟为主。著名门徒有郑珍(1806—1864),莫友芝(1811—1872)等。著有《二南近说》4卷、《仁事本韵》2卷、《诗文杂稿》4卷等。
清代教育家。贵州独山人。布依族。字犹人,一字杰夫,又字寿民。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散馆出知四川盐源,以丁忧去职。自嘉庆十四年(1809)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任遵义府学教授达30余年之久,教学成果显著,主张“读书讲求实用”,认为“经典所载,孰非师法,事事而思其用,则读一卷书,自有一书之益。”力主招收下层土民子弟为主。著名门徒有郑珍(1806—1864),莫友芝(1811—1872)等。著有《二南近说》4卷、《仁事本韵》2卷、《诗文杂稿》4卷等。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喜峰口蒙古驿道上的蒙古驿站。蒙古语意为“50户”。康熙(1662—1722)中,设立蒙古驿站,自喜峰口至札赉特置驿16站,该站驻蒙古站户50户,故名。是该驿道上蒙古站的第一站。
契丹王朝管理※著帐户的机构。《辽史·百官志》称:“遥辇※痕德堇可汗以蒲古只等三族害※于越(官名)室鲁,家属没入※瓦里。应天皇太后知国政,析出之,以为着帐郎君、娘子,每加矜恤。世宗悉免之。其后内族、外戚
宋代藏传佛教后宏期后藏高僧。11世纪人。从师罗顿多吉旺秋出家。初在坚公寺学法。宋天圣五年(1027)后,在坚公寺附近建夏鲁寺(吉祥夏鲁金寺,寺以当地所产夏鲁草命名),该寺为西藏本部诸寺庙中唯一的一座大
参见“慈灯寺”(2406页)。
见“囊哈尔卫”(2585页)。
高句骊国第二世王类利(《北史》作“如栗”, 《隋书》作“闾达”)的谥号。一作“琉璃王”,亦称“瑠璃明王”。类利于汉成帝鸿加二年(前19)继位,新王莽天凤五年(公元18)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自东汉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后,因西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遂以方位称洛阳为东京,北周、隋、唐因之。唐宝应元年(762)置五京(五都)后
明代蒙古官名。蒙古语音译。蒙古领主属下千人的头领。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明安兔,是管一千人头目”。平时征收贡赋(阿勒巴),组织围猎,战时领兵作战。其属下又分若干“召兔”(百人头领)。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丁青县境,今属昌都专区。“霍尔三十九族”中恰色、嘎尔康、嘎堆、嘎麦、那如、多尔堆、多尔麦等7部落的总称。《霍尔三十九族简史》载:琼布家族是象雄王朝时应供上师的后代,初居阿里,后辗转迁
元代土司名。《元史·地理志》有“缥甸军民府”,但无注。《新元史·地理志》谓后至元元年(1335)置缥甸散府。缥甸之名屡见于《元史·爱鲁传》:“至元五年(1268)从云南征金齿诸部,蛮兵万人,绝缥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