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苗语支

苗语支

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语支之一。包括苗语和一部分瑶族说的布努语、巴哼语、炯奈语等4个语言。使用人口约计有635万。另外,还有一部分自称“唔奈”、“优诺”的瑶族,他们使用的语言接近巴哼语,是巴哼语的方言还是两个独立的语言,待定。主要特点:声母多,韵母少;一般都有带鼻冠音的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小舌塞音和清鼻音、清边音声母比较普遍;一般只有一个鼻音韵尾-n或-,没有塞音韵尾;元音不分长短、松紧;声调系统与汉语的大致相当,古代4个声调,后来由于声母的清浊又各分为阴、阳两类调;词根都是单音节的;合成词多为修饰式的,带前加成分的合成词比较普遍;有相当数量的汉语借词;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的语法范畴;形容词作定语,除少数几个词外,在中心语后;指示代词作定语和名词作限制性定语时,除个别语言外,都在中心语后;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作谓语的动词后。4个语言之间,语音面貌和语法现象相近,差别比较大的是基本词汇,相互间交际通常用汉语。

猜你喜欢

  • 阿那保

    ?—1837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东布特哈莽鼐屯(今黑龙江讷河县)人,隶布特哈正黄旗。乾隆四十年(1775),以马甲驻京,授上驷院司辔长。五十六年(1791),从征廓尔喀,因功晋二等侍卫,寻

  • 刘卫辰

    ?—391晋代铁弗匈奴首领。※刘务桓第三子,※刘悉勿祈弟。东晋穆帝升平三年(359),兄卒,杀兄子自立,朔方以西,东至上郡,控地千余里。遣子朝代国,娶代王拓跋什翼犍女为妻。同时通好前秦,被苻坚封为左贤

  • 野利仁荣

    ?—1042西夏开国重臣。夏景宗李元昊皇后野利氏疏族。学识渊博,熟悉历史。西夏建国前后创制典章制度,多参与谋划。认为“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建议元昊根据西夏“蕃汉杂处、好勇喜猎”的特点,要“顺其性

  • 阿都雀模阶热埃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蓄奴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阿都雀”意为“主人家”,“模阶热埃”意为“用头运送东西”,即劳动的意思。专指苏龙为奴隶主到藏区交换、行猎所服的人役。历时2至4个月。行猎期需备

  • 西藏日记

    书名。清果亲王允礼撰。上下两卷。雍正八年(1730),准噶尔侵扰西藏,移达赖喇嘛于泰宁。十二年(1734),准噶尔请和,清廷命作者往泰宁,办理达赖喇嘛返藏事。此书即其以游记体裁逐日所记往返途中亲见之事

  • 赤面国

    吐蕃之别称。又称赭面国。据敦煌汉文文书《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有此称。有藏文“gdong dmar gyi yul”意译。参见“赭面图”(2487页)、“吐蕃”(765页)。

  • 打里频你

    见“合不频尼”(835页)。

  • 金沙江

    河名。古称“神川”、“丽水”、“犁牛河”,藏语“哲曲”。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中段,上游为通天河,东南流至青海玉树县巴塘河口入四川、西藏边境,又南流入云南西部,经丽江纳西族

  • 苗锦

    苗族民间工艺。织锦工艺很早为苗族妇女掌握。花纹有几何图案及花、鸟、鱼、蝶等。一般经纬线用色不一,形成彩色花纹。用以装饰衣领,肩背和袖子,贵州黄平一带妇女喜用苗锦装饰服装。凯里舟溪妇女用来做背带(背小孩

  • 博巴克

    清代新疆喀什噶尔伯克。维吾尔族。道光六年(1826),张格尔率军窜犯喀什噶尔(今喀什)时,率众从叛。奉张格尔命,带兵自叶尔羌(今莎车)至柯尔坪抗御清军,被击败。张格尔覆亡后,窜逃浩罕。十年(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