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变纪事
书名。清代韩超撰。1卷。作者号南溪,官至贵州巡抚。与胡林翼等镇压咸丰至同治年间的苗民起义。书中较详细地记载咸丰五年(1855),台拱(今台江)等地苗民起事过程。有《振绮堂丛书》本、《韩南溪四种》本等。
书名。清代韩超撰。1卷。作者号南溪,官至贵州巡抚。与胡林翼等镇压咸丰至同治年间的苗民起义。书中较详细地记载咸丰五年(1855),台拱(今台江)等地苗民起事过程。有《振绮堂丛书》本、《韩南溪四种》本等。
13世纪藏族翻译家。首次将印度檀丁的修辞学名著《诗镜》全文译成藏文。之后,其弟邦译师洛卓丹巴首先以此书讲学,西藏遂开学习《诗镜》之风。继之,藏族学者纷纷注释原文,并结合藏族语言特点,形成自己的修辞学著
亦称“古贝”,源于梵语,意即棉花。我国华南和西南民族地区很早就种植多年生棉,《岭外代答》:“吉贝木,如低小桑枝,萼类芙蓉花之心,叶皆细茸,絮长半寸许,宛如柳绵”;魏人孟康注《汉书》:“闽人以绵花为吉贝
见“大釐城”(91页)。
主要指清代京城正身旗人的生活和谋生问题。清朝定都北京后,将圈占的民地分授驻京八旗兵丁为业,又例支饷粮为生,初时家给人足。迨全国统一,承平日久,人口剧增,奢费之俗见长,而披甲、饷米俱有定额,以致旗人生计
藏语康巴方言之音译,即拉萨方言之“本波”,意为“官长”、“土官”。又称“甲尔窝”(杰波),意为“王”。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基层组织最高首领。每一村寨均有一名,世袭,一般父死子袭,兄终弟继,无子者由赘婿
①古族名。一作蜒。南蛮的一支,亦称蛮蜑。分布在今湖北西南及四川东部。后渐向东南迁徙,进入湖南等地。其地山险水滩,人多戆勇。无蚕桑,少文字。汉代的赤甲军常取其民。蜀汉时,以其劲卒3千为连弩士,后移汉中。
清朝将领。字荣轩,纳西族。云南丽江白沙人。大理守城营都司和鉴之子。咸丰六年(1856),父卒,荫袭云骑尉职。保署维西协任都司职,曾奉命指挥杨玉科、张润等镇压杜文秀起义军。同治十一年(1872),同杨玉
渤海王国置。为中京显德府汤州辖县之一,县治故址今有人说在今吉林省敦化县西北板石顶子。辽灭渤海后废,其民被辽迁至今辽宁辽阳市西北。
即、“龟兹”(1105页)。
珞巴族迦龙部落方言音译,意为“悬吊鸡蛋”。旧时神判名称之一。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珞谕地方。当发生民事纠纷时,各自拿出同等数量的牛,交给村落首领,并到特定的房子举行神判。届时,在房梁上吊一鸡蛋,巫师念咒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