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脱因

脱因

①元代汉语白话。为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对佛教僧人的称谓。一说“脱因”一词系为汉语“道人”的蒙古语译称。元代文献和碑铭中音译作“脱因”,义译为“和尚”、“和上”。 ②即“托音”(750页)。

猜你喜欢

  • 齐苏勒

    1656—1729清朝大臣、水利专家。满洲正白旗人。纳喇氏。字笃之。初由内务府主事调永定河分司。康熙四十二年(1703),奉旨修浚永定河。随康熙帝南巡阅河至淮安,奉命修造挑水坝数座,如期竣工。回京后,

  • 恰克图

    城市名。位于色楞格河东岸。原为库伦以北约800里中俄边界上中国方面一镇市,因地处中俄陆路贸易枢要,形成较为繁盛的商埠。清雍正五年(1727),中俄在此签订《恰克图条约》,规定两国以恰克图为界,旧市街归

  • 伯玉

    见“耶律合柱”(1310页)。

  • 讷北室韦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讷北部,又曰讷比支室韦或纳比支部。由隋以前※北室韦分解而来。《旧唐书》称该部位于※岭西室韦北,所在今多数人认为在今嫩江上游地区(内又有分歧,或说在其西的伊勒呼里山一带,或说在其东

  • 世职官学

    清乾隆以后为八旗内年幼袭爵袭职人员所开办的学堂。雍正六年(1728),规定年岁未满的佐领和袭爵人员,皆入本旗义学内就学。乾隆元年(1736),改拨于八旗官学内就读。十七年(1752)定,八旗左右两翼各

  • 堂马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百姓给土司官寨支应的一种差役名。主要有背水、扫地、放牧、短程背运、传呼口信等,在中司官的指挥下,由寨首率当差百姓,每次每寨出7至9人,服役10天,1年3次。

  • 踏?

    渤海舞名。又作踏鎚、踏追。渤海人岁时聚会所跳的一种亦歌亦舞的大型群舞。宋王曾使契丹途经柳河馆(故址在今河北省承德市西北伊逊河西岸红旗屯附近),亲见被辽迁居其地的渤海人作是舞。据《王沂公行程录》记,跳时

  • 文瑞

    ①(?—1860)清朝将领。蒙古镶蓝旗人。克什克特思氏。初驻防荆州,为骁骑校,后转湖北、安徽,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升江西抚标中军参将。咸丰十年(1860),赴援浙江,克余杭,以总兵记名。解湖州围,

  • 野儿定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三月, 卜鲁丹河、稳勉赤、钦真河、可木山等处女真野人首领管秃、阿合木、哈喇不花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卜鲁丹河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改作伊尔登河卫

  • 宁原悌

    唐朝少数民族地方官员。岭南道钦州僚人(今壮族先民)。廉州刺史※宁纯从孙。自幼聪敏好学,精通诗文歌赋,武后永昌元年(689)举进士,后入朝策试,得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加封谏大夫。玄宗朝又兼修国史。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