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佛教译经师。一译菩提留支。意译道希。北天竺人。深通三藏,兼通显密。宣武帝永平元年(508),携大量梵本佛经至洛阳,住永宁寺,潜心译业,被举为译场宗主。永熙三年(534),随孝武帝迁邺(今河北临漳
春秋时长狄鄋瞒的酋长。《左传》载,鄋瞒酋长为兄弟5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缘斯。初服属于赤狄,该部作战勇猛,为北狄联盟的重要军事力量。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北狄内乱并分裂。周顷王三年(前61
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崇宗时,金国方强,常与夏国争夺宋地。正德元年(1127)五月,受崇宗李乾顺命,领兵攻宋威戍城,以金将婆卢火先取,两军战于城下,战不利,乃遗书金将完颜娄室,许以夏国天德、云内归金,
西域古地名。位于今新疆南部。《中亚蒙兀儿史》:察合台汗将曼尕赖·苏雅(向阳地)分封给蒙古朵豁剌惕部首领异密·播鲁只之祖乌儿秃布为世袭领地。其东境为苦先(今新疆库车)和特尔布古尔(今新疆轮台),西接费尔
吐蕃赞普。又称拉托托日赞。《唐书》作佗土度。藏史传称,因其奉佛,百岁时又生新齿,耳长如佛耳,故名。敦煌吐蕃藏文文书称拉托尼雅赞。赞普托杰托赞之子。《德乌佛教史》载,其母为民女若容萨东杰。据藏史载,相传
见“蒲类海”(2319页)。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潘名杰”(2528页)。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六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银印。皇庆元年(1312),孛罗受封。
见“耶律鲁不古”(1328页)。
1781—1848清代著名史地学家。字星伯。汉族。原籍浙江上虞(今上虞县东南丰惠镇)。后随父仕于大兴(今北京),遂定居。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编修。十五年(1810),督学湖南,任宝庆府(今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