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维吾尔文

维吾尔文

我国维吾尔族使用的拼音文字。历史上维吾尔族曾使用过突厥文和回鹘文。公元10—11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新疆地区的传播,维吾尔族逐渐放弃了回鹘文而改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自己的语言。最初借用了全部阿拉伯文的28个字母和一些辅助符号,但由于它们不能很好表达维吾尔语的语音特点,后来又从波斯文中借用了4个字母,使其增加到32个字母。本世纪30年代曾对这套字母作了一些改进,取消了不符合维吾尔语语音特点的符号,增加了几个字母,但字母总数仍为32个。50年代,维吾尔族语文工作者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再次作了增减,消除了一个字母既表元音又表示辅音的情况,使字母总数比以前减少了两个。60年代初进行文字改革,语文工作者创制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新文字方案,并和原有文字并用。后来因推广使用这种新文字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两种文字长期并用也不利于本民族科学、教育和文化的发展,198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使用维吾尔、哈萨克老文字的决议》的精神,决定停止使用新文字,同时还公布了新的维吾尔文字母表。此表比原来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字母表增加了2个表示元音的字母。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现代维吾尔语文学语言正字法》。现行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共有32个字母。其中8个表示元音,24个表示辅音。字母表中的多数字母根据在词中出现位置的不同,有单写、后连、前后连、前连4种形式。有些字母没有后连和前后连两种形式,只有单写和前连两种形式。原苏联境内的维吾尔人也曾使用过阿拉伯字母,30年代转用拉丁字母,40年代改用以基里尔方母为基础的文字。

猜你喜欢

  • 参领

    官名。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设,初名甲喇额真(满语汉译)。其制:每300人为1牛录,5牛录为1甲喇,统领官称甲喇额真,隶属于固山额真(汉名称都统)。后金天命五年(16

  • 阿敦侍卫

    满汉语合称。“阿敦”意为“牧群”;※侍卫(属官员),从侍卫处拨出,初隶阿敦衙门,后隶上驷院。后金(1616—1635)时代,称“阿敦虾”(※虾即侍卫)。参见“阿敦”(1198页)。

  • 常山丁零

    见“定州丁零”(1528页)。

  • 锡兀楞格

    明代蒙古官名。蒙古语音译,意为“审判”。汉译作“首领”。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首领,是各台吉门下主本部落大小事情断事好人”。即主要协助汗、王、台吉等领主处理本部事务,亦可作为使者处理外部

  • 哈鲁河卫

    见“哈里河卫”(1639页)。

  • 土小旗

    官名。小旗为明代卫所军中小武官,在※总旗之下。明清在甘肃、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归附的当地头目任此官,令其守护疆土,抚绥土民,听从征调,准世袭。

  • 达尔扎策凌

    ?—1750清代西藏地方贵族。藏族。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之子。乾隆十五年(1750),驻守阿里官员朱尔默特策布登卒后,由其父奏准令其驻防阿里克地方,管辖该地官兵。因无官职,不足以弹压,经驻藏大臣奏准

  • 哈铭

    明朝通事(译员)。汉名杨铭。蒙古族(一说回族)。幼从父为明朝通事。正统(1436—1449)中,随吴良出使瓦剌,被羁留。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征瓦刺兵败被俘,受命为英宗和也先作蒙汉语通事,侍从

  • 树阿罗

    一译勺哇绕。土族语音译,意为“常家户族”。因当时地以常姓为正支而得名。汉语即“土户家”,参见“土族”(63页)。

  • 只必帖木儿

    元朝宗王。又译只必铁木儿。蒙古孛儿只斤氏。※窝阔台汗孙,※阔端子。中统初,因附忽必烈汗,为阿里不哥党阿蓝答儿等所掠,困甚,赐银800余两。继与巩昌元帅李庭玉追执西蕃叛首火都。至元九年(1272),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