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西文

纳西文

我国纳西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解放前,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叫东巴文,另一种叫哥巴文。未能在群众中广泛使用。解放后,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3工作队和云南省民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共同对纳西语进行了普查,提出了纳西语划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方言,并以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丽江县城大研镇的语音为标准音,设计了26个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方案(草案),经1957年3月在昆明召开的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上讨论通过,经批准后曾在丽江地区小范围试验推行过。1958年因“左”的干扰而停止试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纳西文又重新得以试行,与此同时,对原方案作了小量的修订。修订后的文字方案用26个拉丁字母表示30个辅音字母,11个元音字母和3个声调字母。纳西文用6个重叠字母表示浊辅音,还用了部分双字母表示一个音位。元音后的r表示卷舌现象,用字母间加撇表示隔音符号。纳西文的试验推进,受到广大纳西族群众的欢迎。在丽江县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开展了群众性的扫盲活动,并在部分小学进行试点,效果良好。与此同时,出版了课本、报纸和通俗读物。群众学会了纳西文以后,用它来创作诗歌和文艺作品,对活跃纳西地区的文化生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 捞龙卵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亦称“捞龙子”。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正月十四日夜,“待鸡鸣,家家持瓢争先汲井华水,谓之捞龙卵”,李朝金迈淳《洌阳岁时记》

  • 尉迟㕎密

    参见“尉迟屈密”(2132页)。

  • 剖阿里

    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又作帕忽、博和里、颇里、婆里、婆离。有人以为即“伯力”的同音异写。活动于今黑龙江东北一带。其中心一说在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一说在今黑龙江富锦;一说在精奇里江(前苏联境内结雅河

  • 忽土皑葛蛮

    地名。即“得胜陀”之地(在今吉林扶余县徐家店乡石碑崴子村东北3公里处)。女真语音译,“忽土皑”意为“有福”或“得福”,“葛蛮”意为“关隘”或“关口”,合为“得福的关隘”或“吉祥的关口”之意。因女真首领

  • 即“库莫奚”(1110页)。

  • 洪郭尔鄂笼

    即“烘和罗鄂笼”(1927页)。

  • 思陵

    金熙宗完颜亶陵寝。皇统九年(1149)十二月丁已,金熙宗遇弑后葬于皇后裴满氏墓中。贞元三年(1155),改葬于大房山蓼香甸。大定(1161—1189)初,追号思陵。大定二十八年(1188),以思陵狭小

  • 列参巴

    藏语音译,意为“办事员”。原西藏地方政府五品僧俗官职名。西藏小世家子弟,在仔康附设机构受训后,初任政府职务时,照例先任此职。经一定时期习练和考核后,也能调任小※宗本(“宗”相当于内地县,“宗本”为县级

  • 绵辛

    见“耶律陈家奴”(1326页)。

  • 布朗语音译。云南勐海布朗族男女青年的成年礼。15岁左右即达成丁年龄。成年礼在夜间举行。当夜幕降临时,到成丁年龄的男青年群至达成丁年龄的女青年聚会的火塘边。姑娘们分别与自己爱慕的男青年交谈。接着用一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