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西文

纳西文

我国纳西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解放前,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叫东巴文,另一种叫哥巴文。未能在群众中广泛使用。解放后,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3工作队和云南省民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共同对纳西语进行了普查,提出了纳西语划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方言,并以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丽江县城大研镇的语音为标准音,设计了26个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方案(草案),经1957年3月在昆明召开的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上讨论通过,经批准后曾在丽江地区小范围试验推行过。1958年因“左”的干扰而停止试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纳西文又重新得以试行,与此同时,对原方案作了小量的修订。修订后的文字方案用26个拉丁字母表示30个辅音字母,11个元音字母和3个声调字母。纳西文用6个重叠字母表示浊辅音,还用了部分双字母表示一个音位。元音后的r表示卷舌现象,用字母间加撇表示隔音符号。纳西文的试验推进,受到广大纳西族群众的欢迎。在丽江县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开展了群众性的扫盲活动,并在部分小学进行试点,效果良好。与此同时,出版了课本、报纸和通俗读物。群众学会了纳西文以后,用它来创作诗歌和文艺作品,对活跃纳西地区的文化生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 木鼓舞

    苗族传统舞蹈之一。源于祭祀祖先时所跳的一种舞蹈。“刳长木空其中,冒皮其端为鼓。使妇人之美者跳而击之。”(《苗防备览》)。有单人、双人舞之分。单人舞时也另由一人击鼓腰打着拍节,一人则边舞边击鼓。鼓之大小

  • 沙剌

    撒拉族史称。参见“撒拉族”(2493页)。

  • 噶玛·让穷多吉

    1284—1339元代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三世活佛。后藏贡塘人。至元二十五年(1288),赴粗朴寺从邬坚巴(※噶玛拔希弟子)习噶玛派、宁玛派、希解派等诸多密法及黑教。历游康区各地,在类乌齐附近建

  • 和博克萨哩

    即“霍博克赛里”(2549页)。

  • 随甲

    清代对额外马甲等之称。用以作为八旗官员的养廉银。史谓文官食火耗、武官食空粮,此为一定时期内约定俗成的陋规,清诸典籍皆以列载于《俸饷优恤》项下。《清会典·八旗都统》载:凡马甲等“皆有额,额外曰随甲,各以

  • 枢密直学士

    见“密学”(2122页)。

  • 李承英

    渤海王国官员。大仁秀即位时官文籍院著作郎。唐元和十四年(日本弘仁十年,819),因前遣聘日使慕感德等未能入日京城当年返回,冬,仁秀再派其为使赉书赴日修好。十一月抵日,十二月入日京城。翌年正月,向日天皇

  • 贡桑诺尔布

    1871—1930清末蒙古族教育家。号乐亭,又号夔庵。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人(今昭乌达盟喀喇沁旗),乌梁海氏。郡王旺都特那木济勒长子。受过严格的蒙古贵族教育,通晓蒙、满、汉、藏等文字,喜吟咏,工书

  • 哈失哈力

    见“喀什噶尔”(2205页)。

  • 扎凌山卫

    见“扎岭卫”(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