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契丹、女真、蒙古对北方杂居诸族人的泛称。又作“”。一说“”为契丹字,“”为汉字,用时相混;一说汉字“”是契丹字“”的译字;一说两字皆是汉字,“”为正宗,“”为俗写体,或为别字。“”字最早见于《楚辞》。其音诸说纷纭,据《广韵》音“居黝反”,另说有纠(“”字的俗写体)、军(“军”字对音,失去鼻音)、又、主、主因、哈喇、出、查、札、敌等。《辽史·国语解》称:“糺,军名。”“遥辇糺,遥辇帐下军也。”《百官志》录有“十二行糺军”、“各宫分糺军”、“遥辇糺军”、“各部族糺军”、“群牧二糺军”等;《部族志》有“边防糺户”之载;《金史·兵志》记:“东北路部族乣军曰迭刺部、曰唐古部,二部五乣。……西北、西南二路之乣军十(实为九),曰苏谟典乣、曰耶刺都乣、曰骨典乣、唐古乣、霞马乣、本典乣、萌骨乣、咩乣、胡都乣,凡九。”元代亦置,《黑鞑事略》:“其军……五十骑为一纠。”是称之义,诸家所说不一。一说,为对北方杂居各族人的泛称,各代具体内容又有不同,辽时专指北边被征服各族人(不包括汉人、渤海人);金代指汉人、渤海人、契丹人之外的北边各族人,包括蒙古草原各族人等;蒙古时指包括契丹、女真、汉人等在内的北方被征服各族人。由这些人组成的军队称糺军;一说,“”军是辽金以边地诸部组织的军队,除征战外,以游防镇戍为主:一说糺即“军”意,“五院糺”即“五院军”,因契丹保持部落生活习惯,各部族即是生产组织,又是军事组织,兵民合一,故“”有时也指“部”,至金元时代,涵义有变化,糺军专指原辽朝统治下各部落人组成的军队。

猜你喜欢

  • 瞎药

    宋代秦州(今甘肃天水)地区吐蕃部族首领。※俞龙珂弟。以妹妻河州(今甘肃临夏)吐蕃大首领※木征,结为姻亲,为木征重要谋士。熙宁五年(1072)降宋,封内殿崇班,本州蕃部都监,赐姓包名约。后,在驻河州边将

  • 血族复仇

    亦称血亲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受到本团体之外的人严重侮辱或杀伤,其所在团体成员誓死为其报仇的习俗。原始社会期间,人们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只有依靠氏族、部落保护,并仰仗集体力量才能谋取所需的生活资料。个

  • 勿邓部落

    古部落名。乌蛮七部之一。(近人考证,认为不属乌蛮七部)。唐时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越西、甘路一带。地广人众,所属部落以服装颜色,或称“乌蛮”,或称“白蛮”。乌、白二蛮有邛部6姓、初裹5姓

  • 宋隆济

    ?—1303元代贵州雍真葛蛮安抚司土官,起义首领。又作宋龙济。贵州开阳人。大德五年(1301),因元征缅行省右丞刘深领兵征八百媳妇国,征发丁夫马匹,不胜骚扰,遂以反征派夫役为号召,组织苗、布依、仡佬等

  • 乔氏

    匈奴姓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晋代,与呼延氏(原作呼衍氏)、卜氏(原作须卜氏)、兰氏为四大姓。历任左右都侯等要职。

  • 梭磨土司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嘉绒地区。“梭磨”,藏语“广大土地”之意。始祖原为杂谷土目。雍正元年(1723),以随军征战有功,赐长官司印。乾隆十五年(1750),改安抚司,三十六年(1771)

  • 翟璜

    战国初魏文侯的大臣。亦作翟黄。出身于翟族。作为文侯的谋臣,克尽职守,善于发现人才,曾多次向文侯举荐贤才。以名将吴起为西河守,使秦兵不敢东向;以西门豹为邺令,开西门豹渠,引漳河水灌溉邺田,使魏国大治;文

  • 仲钦·查巴桑波

    元代吐蕃地方官员。藏族。14世纪人。娘氏贵族。先祖为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钵阐布之一的娘·丁增桑波。生于山南赞塘东部,名娘·查巴桑波。依元代吐蕃帕竹地方领袖大司徒绛曲坚赞,被任命为约卡达孜宗本(相当今县长

  • 蒲类海

    西域古湖名。见《后汉书·班超传》。《汉书·西域传》作蒲类泽。《旧唐书·地理志》:胡人称婆悉海。清《西域图志》作巴尔库勒淖尔。即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湖。西汉本始三年(前71年),汉蒲类将

  • 建和

    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年号。400—402年,凡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