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粟特文

粟特文

记录粟特语言的文字。粟特语居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粟特在今塔吉克北部和乌兹别克南部,后汉书西域传所属康居属国粟弋,即粟特。粟特人喜经商,秦汉时期就在我国新疆、甘肃、内蒙、陕西等地活动。唐代在鄯善有粟特人聚居。本世纪初,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发掘出粟特文经典多种,西方一些探险家从我国敦煌及其附近盗大星粟特文文献。后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前苏联的一些地方发现不少粟村印章、钱币、文书档案、壁画等珍贵资料,为研究粟特文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实物资料。粟特文出自波斯时代的阿拉美文字,只有19个字母,是一种没有元音符号的音节文字,字母在词首、词中、词尾读不同元音,写法也有所改变。由于受汉语的影响,粟特文原来从右到左横写的习惯,后来部分文献改为从上到下竖写,迄今发现的最早粟特铭文为公元2—3世纪产物,粟特文消失约在11世纪。现存粟特文文献主要有宗教文献、社会经济文书、钱币、印章、碑刻、壁画题记、书简等。我国境内发现的多半是佛教经典,有助于研究佛教在中亚的研究。敦煌附近汉代烽火台遗址出《粟特古书简》,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粟特文书。此外,还有文学作品,铭文等。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语言、文学等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对粟特文的研究自本世纪初开始。德国、法国、苏联、蒙古、日本等都有一些专家从事粟特文献的研究,发表的著作涉及宗教、历史、语言、文字、文献考注和译注等。近10多年来,中国学者也有人研究粟特文,发表了一些文章。

猜你喜欢

  • 移剌敏

    金代中期将领。契丹族。世宗时,为评事。大定二十一年(1181),为置边堡事上书谏言,当令东北及临潢等地所徙民逐水草以居,开壕堑以备边,加强戍守。被采纳。章宗时,官宣徽使。明昌五年(1194)二月,受命

  • 怯台

    ①西域古地名。见《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三年(1286)正月在此立驿。今新疆且末县东南哈达里克。 ②蒙古国将领。又译客台、可忒、迄忒。兀鲁兀氏。成吉思汗十大功臣之一※术赤台子。材武过人。初与父从铁

  • 宜里布

    ?—1678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他塔喇氏。阿济格尼堪之子。初授兵部副理事官。顺治八年(1651),袭三等伯爵,兼管牛录,寻晋一等伯。擢刑部侍郎,调吏部,擢正白旗蒙古都统。康熙七年(1668),调满

  • 贞观玉镜统

    西夏文军事法典。编著者佚名,应为西夏政府颁行,成于西夏崇宗贞观年间(1101—1113)。木刻本,蝴蝶装,页面有30×18.5厘米至24.7×17.5厘米数种。残留71面,存卷1至卷4各一部分。卷1仅

  • 鲁阳蛮

    南北朝时鲁阳地区诸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为族称。分布在荆州东北部,今河南鲁山一带。北魏景明三年(502),在鲁北鷰等人率领下聚众攻颍川(今河南许昌北)。魏宣武帝诏左卫将军李崇讨平之,徙万余家于河北诸州及六

  • 西藏佛教

    见“藏传佛教”(2571页)。

  • 多尔济车登

    ?—1764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沙克扎长子。乾隆二年(1737),父以病罢职后,袭札萨克辅国公。二十年(1755),随清军征准噶尔部达瓦齐于伊犁。后

  • 大石城

    即“温宿”(2281页)。

  • 栋素海站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杀虎口蒙古驿道上的蒙古站。也写作东素海站。康熙三十五年(1696)十一月,康熙帝曾驻东斯垓,即此地。又称章盖营子。因清代驿站每站设章盖一名,章盖住地称章盖营子。章盖即是章京。栋素海站

  • 碧约

    参见“毕约”(7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