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福会寺

福会寺

寺庙名。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王爷府附近。康熙年间(1662—1722)为全旗的最大喇嘛庙。乾隆时(1736—1795),喇嘛人数达450人。由3个寺庙组成。西侧生乐寺,有3个大院,供奉4米高的铜制弥勒佛,西间供奉十八罗汉。正中为福会寺,分为两座院落,各占地6亩。除供奉释迦牟尼、曼陀罗、宗喀巴、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外,还保存有《甘珠尔经》、《丹珠尔经》等。是喀喇沁王的召庙,主持喇嘛都是历代喀喇沁王的直系亲属。

猜你喜欢

  • 胡大海

    ?—1362明开国前将领。字通甫,濠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回族。初从朱元璋起兵反元,充先锋。渡江后,随诸将取和州(今安徽和县)、太平(今安徽当涂县)、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拔

  • 龙熙

    东晋时焉耆王。又名泥流。焉耆王※龙会子。父为报祖龙安为龟兹王白山所辱之仇,举兵袭居龟兹后,受命归本国为王。东晋咸康元年(335),遭前凉将张植所攻,拒战于贲仑城,兵败。植进屯铁门(铁门关,今焉耆回族自

  • 橄榄坝傣族反土司斗争

    1934年,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即勐罕)召勐(土司)召玛尼罕,恃势强行勒索,并为国民党政府强征兵夫,激起人民不满。全勐傣族群众纷纷集会,杀牛盟誓,揭竿而起,要求减免派款,赶走召勐。召勐摄于人民压力,请

  • 豪尼

    族名。哈尼族自称之一。交错聚居和散居于景东、墨江、元江、镇沅、普洱、江城、新平等县。他称为“布都”或“阿卡”。参见“哈尼族”(1633页)。

  • 芦笙舞

    苗族民间舞蹈。源于庆丰收、祭祀活动,现青年男女社交活动时,常有此舞。男子捧芦笙边吹边跳,女子伴随节奏翩翩起舞。芦笙比赛时,吹奏者边舞边作技艺较高的动作,仿效动物姿态及各种劳动及生活动作,如鹰舞、燕舞、

  • 土护家

    土族他称。汉族、回族对土族的称谓。参见“土族”(63页)。

  • 竹木坎副巡检司

    明清四川羌族地区土司名。其先坤儿布,明时授长官司职。清顺治九年(1652)降清。康熙十九年(1680),改副巡检司,颁给号纸,无印信。辖百户,不纳粮石。

  • 西夏文经幢

    西夏文石刻。明弘治十五年(1502)立。石质。由顶盖、幢身、基座组成,平面呈八角形。共两座。一号幢通高263厘米,二号幢通高288厘米。幢身第一面上部刻幢额3个大字“相胜幢”,第一行题款分别记明:明弘

  • 精奇里江

    古水名。一作锦衣里江、净溪里江;“里”,一作“哩”;、江”,满语作“乌喇”。因水色黄(索伦语和满语谓“黄”为精奇里,旧亦有说“精奇里”为满语“盛哉”之意)得名。黑龙江北岸最大支流,前苏联称结雅河。源出

  • 殊保

    见“阻卜”(1259页)。